中國大陸的清明小長假期間,人們紛紛走到戶外,踏青賞花。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昨天開始清明節三天小長假,據新華社,一千三百多年前,古人的清明假期比大陸目前還多一天。
敦煌研究院依據敦煌文獻「進奏院狀」記載,晚唐時沙州(今敦煌)赴京請旌節者稱:「五日遇寒食,至八日假開。」這說明古人清明節可以從農曆初五休到初八。
敦煌研究院表示,寒食指寒食節,是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清明前一、兩天。因日期相近,唐代就將兩節並稱為「寒食清明節」,祭祖掃墓、禁煙冷食等寒食節的習俗也就融入了清明。
清明節始於距今二千多年的周代,但至唐代才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古文記載,「清明者,謂物生清淨明潔。」季春之處,萬物復甦,天地明淨,清明踏青的習俗保留至今。
台灣的掃墓祭祖熱鬧滾滾,桃園市葉春日公派下協進會昨天在新屋祖塔舉行清明掃墓祭祖,海內外五大房派下子孫約一萬二千人公祭。全台最大單姓聚落楠西「江家古厝」,昨天三百多位江家子孫返鄉齊聚先祖墓地,行三跪九叩禮祭祀先人,儀式隆重莊嚴,場面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