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台北道場「二○一八生耕致富講座—迎向AI心世紀」,邀請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中)、雲品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盛治仁(左)對談,資深媒體人蘭萱主持。
圖/台北道場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佛光山台北道場「二○一八生耕致富講座—迎向AI心世紀」,二日邀請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雲品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盛治仁對談,兩人從新科技的美麗與哀愁談到在新科技發展趨勢下,如何善用人工智慧(AI)來做無可取代的「心」服務。講座由資深媒體人蘭萱主持,有六百三十位民眾親臨,同步線上收看直播超過十三萬人。
盛治仁表示,新科技創造新的生活型態,導致許多產業都消失萎縮,如以前放在超商結帳櫃台旁的口香糖、八卦雜誌銷量變差,因顧客過往等候結帳時會順手買,「但現在大家排隊都在滑手機了」,甚至中國大陸泡麵的銷售下降,也出使用App下單,餐點能快速送到家。
他指出,並非僅重複性的勞力工作會被取代,現今已出現寫稿機器人、精準判斷X光片的AI華生醫生,以及蒐集判例幫人寫訴狀的律師App等。因此若不懂得善用AI,在工作上會受到很大衝擊,而他自己在飯店管理上也必須善用大數據,在各方評比上調整改進。
科技作輔具
人文無法替代
盛治仁建議年輕學子,進入大學,學習的不是既定的知識,而是培養永續學習的態度和方法,才能讓自己保持與時俱進。他也強調,若能努力將AI成為輔助工具,自己被取代的機會就會變低。
慧開法師則表示,AII是大家必須要面對的趨勢,若要導向善的一面,就須提升人性,星雲大師提倡三好並非八股,身、口、意三業最能影響未來科技走向。
「AI世代正好凸顯出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要把新科技導向對人類有幫助的方向,須回歸人文精神」。他舉例,美國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賈伯斯曾言明,電腦科技是門通識博雅的學科,「賈伯斯找員工並非局限於工程師,而是招攬音樂、歷史、美術、設計領域的人才,只是他們剛好懂電腦」。「因此現代年輕人不能只學新科技,人文精神與藝術涵養才是核心」,人文與科技雙管齊下,就不怕被淘汰。
盛治仁也呼應慧開法師,人文、關懷和情感互動,是無法被機器取代的。如雲品酒店有部分嘗試Google Home智慧房控,但省下來的人力、時間和金錢,希望員工多從事與客人情感互動、觸動人心的服務。又如再興中學舉辦四十周年同學會時,員工穿著再興制服、唱校歌出場,蛋糕製成再興校園造型,讓老校友們相當感動等,這都是在幫顧客創造一輩子的回憶,而這樣的服務是AI和機器人取代不了的。
科技應用長照
修鍊身心靈
至於如何站在AI巨人的肩膀上,投入宗教的應用並與人文接軌?
慧開法師說,生命要永續經營,讓科技透過人性關懷、善用於生老病死各階段,是未來努力方向,尤其可融入身心靈相關的照顧產業。
公共衛生進步,人的壽命延長了,但愈老病愈多。慧開法師希望AI能多應用於老人安養與照護領域,省下的時間、精力可投入宗教靈修,「宗教不只勸人為善,最終是希望人生能解脫自在,是要打破無明煩惱,這需要修鍊」。
尤其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慧開法師希望AI能協助人有尊嚴地往生。「我一直夢想,能利用新科技打造優美舒適的環境,讓人能身心舒暢、有尊嚴地告別人間,讓佛、耶穌基督來接你,將來才可乘願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