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去年宣示守護農地,但既有違章難解,上周出爐的國土計畫草案法定農地又變少。就在外界憂心農地縮水之際,多位藍綠立委提案擬放寬《工廠管理輔導法》第三十三條、三十四條,若草案通過,這些農地違章不只可能無限期延長「臨時工廠登記」時間,蔡政府上任前的所有違章都可能進入輔導納管。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將初審相關草案,立委提案理由包括「未登記違章衍發管理漏洞、促進國內經濟、國民就業、守護環境、維持地方政府財政」等,但外界憂心法案若過,恐為台灣帶來嚴重農地浩劫。
早在二○一○年,立法院才三讀通過該條文,放寬讓二○○八年三月十四日前既有的低汙染違章工廠,可申請補辦「臨時工廠登記」,農地違章工廠可被輔導到去年六月二日。但上述輔導期限前,立院又在二○一二年至二○一三年間,朝野立委四次提案要求延長期限,讓非法業者的保護傘再延伸到二○二○年六月二日。且在輔導期限以前免受《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建築法》相關處罰規定。
未料,行政院一面打著守護農地的大旗,另一方面,包括綠營立委林岱樺、藍營立委許淑華、王惠美等人提案再修該法,提案內容包括納管蔡政府上任之前的低汙染違章工廠、還有讓取得臨時登記證的違章工廠有機會無限展延,持續受到工廠輔導法的保護,不會受罰。
根據經濟部統計,目前約有七千一百家取得臨時工廠登記的違章工廠,未取得的約有六萬多家,林岱樺等立委推估其產值約達一兆兩千億,每家工廠員工若以十人計算,約創造六十一萬一千個就業機會,若不謹慎納管,將成為管理黑數,難以控制其汙染、工安等危害。立委也認為,現在時值經濟景氣欠佳的情況,出口嚴重衰退,未登記工廠若不納管,不只可能衝擊基層經濟,也可能影響地方財政。民團則轟,修法若過將成農地良田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