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燈立礁溪報導】宜蘭縣是噶瑪蘭原住民居住區,而礁溪鄉的白石腳,日據時期隸屬台北州宜蘭郡礁溪庄,目前隸屬礁溪鄉白雲村。由於境內山石陡峭,古蹟與景觀處處,其中淡蘭古道行經此處,更成就此聚落的人文價值。
礁溪鄉白雲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沈茂雄表指出,白石腳的地名源自於玉石村與白雲村兩村名稱的結合,而白石腳地點正好在台北縣烏來鄉與宜蘭縣頭城鎮、礁溪鄉交界,由於該處有淡蘭古道支線經過,其境內還有一條「跑馬古道」,地點就在礁溪與頭城間的猴洞坑溪河谷直下,在北宜公路石牌站附近,全長約七公里。
淡蘭古道是清末蘭陽地區對外的主要交通道路。沈茂雄表示,由於蘭陽平原臨太平洋,交通不便,往來台北盆地須從頭城繞到台北縣雙溪、基隆河谷,才能到達台北、淡水地區;由於路途遙遠,到清光緒年間,先人轉而利用台北縣新店溪與礁溪猴洞坑溪的河谷,即淡蘭古道系統前身。
沈茂雄表示,跑馬古道修於清光緒年間,先民常利用古道搬運木材,在路上置圓木枕,上托木馬搬運,因此有「木馬路」之稱;後續在二次大戰期間,常可見日軍官兵騎馬巡邏,居民又將此古道稱之為陸軍路、跑馬路,後來台九線公路開通後,又稱為頂車路。
根據宜蘭縣政府提供的史料記載,白石腳境內的「猴洞瀑布」,也在礁溪鄉白雲村的轄區之內,俗稱「白石腳」。
在地居民林春波說,日治時代為了充裕二城附近的農田水利及預防山洪爆發,因此水利會於一九一七年在白石腳猴洞溪修築堤防、圳道。
林春波表示,由於該瀑布上游水源漸少,村民另外興築一條小水渠,因此,瀑布最下段的流水成為人工瀑布,並攔腰橫截引到水渠灌溉,使原來瀑布的氣勢頓失,只有在雨季來臨時才能觀賞到寬約六公尺、高約二十五公尺的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