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教授(右)與林一平副校長對談。
圖/人間社記者林鉢香
【人間社記者陳奕穎、王進良台北報導】佛光山台北道場「生耕致富」專題講座,邁入十周年,十九日首場迎向Al心世紀由洪蘭教授與林一平副校長談「從二十一世紀的腦科學看人生─物件也可以有頭腦」揭開序幕,現場座無虛席,吸引一千一百位聆聽,及網路台灣好TV手機線上直播、YouTube、FB、HappyTV,總受益者近十一萬人。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林一平開場直言二十一世紀當Al機器人為人類帶來更大的方便,但虛擬智慧猶如脫韁野馬,目前台灣法律跟不上Al發展,亦成為有心人犯罪工具。他談及Al的危機,並舉例說明利用手機、感測器等工具,可以遙控炸彈傷人,金融犯罪、窺視隱私權等,他認為科技發展需建構在人文素養深厚,並以真善美及利生的道德涵養為基礎,所發展出的科技才是對人類有幫助,駕馭機器人做有益之事。
Al是人腦創造出來,無需害怕被取代,洪蘭說明,二十一世紀孩子需要什麼能力,才不會被機器人取代?人會的機器人都會,但唯有人道關懷、創造力、彈性化是Al無法替代,她述說人的大腦神經機制是一種骨牌效應,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吸收大量的知識會成為創造力;當有了知識之後一個人能走多遠?唯有從服務社會、保持熱忱,方能利益更多人。
面對Al時代,如何善用Al而不要被它控制?林一平表示,科技方便如同算命可以預測未來,幫助人類做很多事,更需要人文素養、品德教育來提升自己,有能力判斷善用工具,不要被Al控制,面對孩子身教重於言教,當孩子的朋友尊重多元發展。
洪蘭說明,家庭是小孩最早的學習場所,父母是最直接的老師,在Al時代更需多溝通教導孩子,品德比什麼都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父母需終身學習,給孩子有超越自己的空間,成為小孩的榜樣,她鼓勵孩子多閱讀快速吸收訊息,且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