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譓丞(右二)教偏鄉孩子玩藝術。圖/趙容萱
【本報台中訊】台中市大業藝能館總監黃譓丞幼時學畫受阻,開業後得知南投縣國姓鄉北山國小連續七年招不到美術老師,學生缺少文化刺激的機會,她彷彿看到兒時的自己,在丈夫鼓勵和載送下,每周花一整天前往學校教孩子畫畫,一教十四年。
黃譓丞說,她兒時展現繪畫天分,獲很多獎項,但當時社會氛圍認為女孩當老師最有前途,不然就是學會計、裁縫,「畫畫沒前途」。黃譓丞被迫放棄夢想,念台中家商時在日記寫下未完成的夢,老師看到後鼓勵她勇敢追夢。她休學一年,白天織日本和服腰帶打工,晚上自學,考上明道中學美術班夜間部,半工半讀圓夢,十八年前創立大業藝能館。
十四年前,黃譓丞得知北山國小因地處偏遠,七年來招不到美術老師,她彷彿從偏鄉孩子身上看到兒時的自己。在丈夫支持下,黃譓丞每周二從台中前往北山國小上課,當時國道6號未通,開車單程要花一個半小時。
黃譓丞在北山國小要上六堂課,對象是中低年級,但她看到很多高年級孩子也想上課,於是利用午休指導他們畫畫,其中一人還在南投縣美展拿到國小高年級組第二名。
黃譓丞說,偏鄉孩子較缺乏文化刺激的機會,有的小朋友畫人是圓圈加線條的「火柴人」,畫手是四方形,沒有手指;經引導,小朋友的畫作開始「有骨有肉」。上學期,小朋友畫出家人工作情況,從中體會家人工作的辛苦;四年級學生嚴宏溢畫出家人在櫻花林工作,獲南投縣美展中年級組第一名。
黃譓丞十四年來不遺餘力教孩子學習藝術,連兒子江振忠也加入偏鄉教學,並擴及鄰近的國姓鄉福龜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