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好智慧 宏圖大略的魯肅 (下)

文/蔡凱文 |2018.03.13
923觀看次
字級
圖/Vita

文/蔡凱文

上次我們介紹了魯肅加入吳國前的小故,這次則要介紹他如何展現自己的宏圖大略。

雖然現在「三國」這個名詞大家琅琅上口,但其實在漢朝末年時,天下並不是只分成魏、蜀、吳,而是有許多不同的勢力各自占據一方,人人都想稱霸天下,如袁紹、董卓、馬騰(馬超的父親)、袁術、劉表等等……,「三國鼎立」的局面,是隨著各個勢力互相吞併後,才慢慢形成的。

魯肅雖然沒有預言能力,但他明白一個道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劉備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時,魯肅不但沒有建議棒打落水狗,反而認為要幫忙劉備,借他們一塊棲身之地,他一決定好,就馬上動身準備跟劉備碰面。

雖然那時劉備靠著猛將張飛在長坡大放異彩,暫時嚇退曹兵,情況卻還是相當危急,魯肅的出現無疑是救命稻草。對於魯肅而言,如果當下趁人之危打敗劉備,那接下來東吳要獨自面對的敵人可是北方的霸主──兵強馬壯的曹操,但如果反過來幫助劉備,讓他們休養生息,那麼對抗曹操的盟友就多了一個。

後來事實果真如魯肅所料,劉備借了孫權的荊州後逐漸站穩腳步,使得情勢變成三國鼎立。倘若當時魯肅沒有建議孫權幫助劉備的話,或許魏國不用等到曹丕繼任,就能提早數十年統一天下,而這段時期也不會被叫做「三國」了。由此可見,魯肅的戰略眼光、軍事智慧的確相當高明。

不過,劉備得到荊州後發展過於快速,遠遠超過了魯肅與孫權的預估,兩國在邊境上時常有些摩擦,於是雙方決議要討論到底該怎麼處理。

在《三國演義》裡的記載是關羽單刀赴會,一個人英勇的前往東吳的營帳裡跟魯肅談判,小說把關羽描寫得正義凜然,站在對立面的魯肅則是畏首畏尾的小角色,也因此許多讀過小說或是戲劇的人,都對關羽印象深刻,反而對魯肅嗤之以鼻。

要注意的是,小說畢竟是要呈現精采的情節,故而有所改編。歷史中,《三國志》記載真正前往對方軍營談判的其實是魯肅,而且並非獨自前往,因為打仗不是演戲,不能毫無防備。

談判的過程中,魯肅展現他伶俐的口才,面對關羽所謂「劉備出力甚多,是值得獲得這塊地的這種道理」,他鏗鏘有力的反駁:「劉備當時面臨險境,是孫權愛惜人才而借了一塊地給劉備,現在卻要忘恩負義,反過來強占吳國其他土地,一般臣子都不能忍受了,更何況是一國之君?將軍(關羽)您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只想以武力解決,這樣的談和怎麼能有結果?」關羽聽完後,無言以對,相約以湘水為邊界,兩國隨即停戰。

在這段真正的「單刀赴會」裡,能見到魯肅清晰的思維,以道理說服對方,而非只懂得用武力解決。也難怪東吳在他以及周瑜等人的輔佐下能稱霸一方,創造三國鼎立的局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