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米粒
我想世界上很少有人不喜歡音樂。簡單「音樂」兩個字,內容卻千變萬化:或婉轉動聽,或放蕩不羈,或清新養性……我們身邊隨處都找得到音樂,如今若想收藏音樂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只要上網搜尋即可。不過,我卻偏愛以舊時的方式收藏音樂──唱片與影片。
我們家一向熱愛音樂,尤其是古典樂。我的父母買了許多唱片和影片,搬家後把遊戲間的兩面牆改裝成收藏櫃,空間仍不敷使用。因此我家到處都是流浪的片子,層層疊疊堆成危樓,不小心碰到就釀成災禍。裡頭大部分是古典樂,參雜了一些現代戲劇和中國戲曲,默默等待播出。
我記得我得到的第一張唱片是莫札特精選輯,那是我的鋼琴老師送的;隨後一兩年她又送我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其實那兩張唱片我家早就有了,但是靠自身能力得來的顯得格外珍貴,也開啟了我蒐集唱片之路。
國中時我接觸了韋伯的《歌劇魅影》後便不可自拔,從此在我的歌單中除了貝多芬奏鳴曲、巴哈賦格、威爾第歌劇外增加了《奧克拉荷馬》、《變身怪醫》、《悲慘世界》;上高中後我更從英文音樂劇聽到法文音樂劇,我專門蒐集唱片的抽屜裡又多了《鐘樓怪人》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也確定我想讀外文系的未來志向。高二時,爸爸買了一台專門給我和弟弟用的新電腦,裝在我的房間。靠著它我重溫兒時的迪士尼影片,裡面的經典名曲讓我的心激動不已。隨後,收藏抽屜中又多了《獅子王》。
以一個愛聽音樂的人來說,我接觸流行音樂的年齡出奇地晚,不過這也在新電腦來臨後解決了。遙想國中時班上同學在畢業旅行的巴士上嘶吼著五月天的〈離開地球表面〉,我只能愣在座位上,並試圖不要讓自己露出困惑的表情。高中畢業那年,蘇打綠和愛黛兒加入了收藏的行列。
上大學後我搬到宿舍,收藏的唱片因為擔心毀損而全數留在家裡。想聽音樂時只能上網搜尋,雖然方便,品質卻差多了。因此每次回家時我總要挑幾部最懷念的音樂,放進唱片機,按下播放,然後往椅背一靠,讓我的靈魂在音樂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