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山攝影 影像無聲 訴說等待的藝術 文╱蔡招娣 |2018.03.04 語音朗讀 16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代彩色攝影大師皮特.特納說:「拍你真正喜歡的,這種激情通常會從作品中表現出來。」 圖╱郭子洋 代彩色攝影大師皮特.特納說:「拍你真正喜歡的,這種激情通常會從作品中表現出來。」 圖╱郭子洋 代彩色攝影大師皮特.特納說:「拍你真正喜歡的,這種激情通常會從作品中表現出來。」 圖╱郭子洋 文╱蔡招娣 一代彩色攝影大師皮特.特納說:「拍你真正喜歡的,這種激情通常會從作品中表現出來。」 二○一一年底,因為佛牙巡境到台中的二星期前,惠中寺倉促組織了一支夢幻隊伍「惠中文宣」,當時沒有一個人擁有新聞背景,然而,六年的歲月遞嬗,這群彼時因為熱愛信仰聚在一起的人,用文字、攝像帶著一股生命激情,打過一場又一場的新聞戰役,甚至遠征海外,為人間佛教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紀錄和影像。 這些年因為新聞任務,經常有機會和年輕攝影師合作,其中郭子洋算是跟我一出場最「門當戶對」的夥伴,我們兩個高頭大馬一出現,陣仗還沒擺好,氣勢就先懾人三分。身高將近一百八十的小郭,說話慢、動作溫吞,魁梧的外表下卻有一種不會身陷情境的冷靜,或許這是他長期浸染在攝影無聲世界中,造就出懂得等待的特質。 住在台中大安海邊,從事機械工程的郭子洋說,或許是喜歡記憶中有更多的衝突感,他從小就愛往山裡跑,因為大山的曠闊讓他感到無拘無束。大學三年級,他開始跟志同道合的同學跑遍合歡山每個角落,三年前加入惠中文宣後,為了鎖住回憶、留住瞬間,他經常邀約夥伴一起走向沉默的大山拍照,雖然我一次也沒跟上,但每次看見他分享的成果,碩大壯麗卻又寧靜悠遠,總讓我跟著得到某種程度的放鬆和解脫。 二年前,小郭每個周末花二小時教我基礎攝影,當時連ISO仍搞不清楚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告訴我馬克吐溫曾說過的話:「當你的想像力無法集中時,也不能依賴你的眼睛。」後來我花了一些時間去理解,「心」如何去決定我們看見的世界?並且有機會親近這門「等待的藝術」。 我曾看過一張小郭二○一五年在合歡山拍的星空照片,當時我不解的問他,為什麼星空下會有一排人,難道沒辦法避開他們嗎?三十五歲的他老成的說:「要拍照,必須先學會隨緣。」決定地點後他不會設定攝影目標,因為通常最美的風景永遠在你不經意時出現,他說那一張主題星空的照片,原本他站在一個自認為角度最好的位置,但當雲層淡開滿天星雲出現時,不遠的山丘上卻站滿了一排同好,他認為這些無常就如同天象的變化多端,也可以將他們成為相片的重要質素。 這些年,我從共事、分享中學習許多攝影夥伴的人生哲學。在照片中喜歡留白的郭子洋,空白中藏著不簡單的哲思,也深刻透露出他想要表達的心意,他說,空蕩的地方,才能迴盪出靈魂的聲音。這個世界充滿太多索求,擁有的欲望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擁擠,有時連迴身的空間都沒有,讓人無法透脫自在。再偉大的人生,也經不起過度的填滿。 不論是清晨曙光或是暗夜星辰,為了定格心中那張完美的照片,攝影師能蹲身、伏地、登高、涉險,專注時靜如雕像、行動時卻快捷如風,我相信,在心無雜念、專心致志的當下,心靈和相機一如,必能揮灑出盡興的美麗瞬間。 重新翻看六年來惠中文宣夥伴留下的每一張精采照片,幀幀影像書寫著我們一起在佛道上的攜手奮鬥,我們以鍵盤、快門為法器,虔誠恭敬的從菩提心出發,我深信,不論我們身在何處?我們已在生命中啟動了一場法會,也為自己構築了一處澄澈阿蘭若。 作│者│簡│介 郭子洋 出生於西元一九八三年,台中市大安區。喜歡親近大自然,三十歲開始在台中攝影學會修習攝影,透過手上的相機,他不斷記錄生活周邊的人事和景物,並獨鍾於高峰頂上的千變萬化,正因為山的變化無窮深深吸引著他,讓他能時時懷抱期待更多的人生風景。 前一篇文章 攝影比賽訊息 下一篇文章 【旅遊攝影】來去東北角聽石頭說畫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手機開麥拉】培養攝影眼【紀實攝影】三山農場 花之旅【紀實攝影】四季絕景‧只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