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昨日貴報頭條報導空中救護,搏命的服務及離島醫療轉診要聞後,筆者深深感嘆,離島醫療資源長期以來極為匱乏,在筆者就讀國中時的就醫經驗中,當時整個醫療僅依靠軍醫、藥師兩位維持,沒有任何的衛生機構(包含藥局),民眾受傷僅能自行簡單包紮,因傷口經常受到感染或衍生其他病狀而喪命,而嚴重者僅能後送台灣就醫治療。
由於離島地區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種種先天條件無法吸引醫師前往開業,後來因開辦全民健康保險後,離島地區民眾就診的情況,才逐漸受到些微改善。
但是目前為止,離島醫療還是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如醫生工作時間長、公費培育人才不足、公費生服務年限之規定、醫療設備欠缺等,此外,醫療資源的投入、醫療技術的提升、醫療後送系統的建立,都是存在已久的問題。
尤其一到冬天,由於東北季風強勁,嚴重影響飛機的起降,讓整個後送過程風險提高。在離島,真的不能有生大病的權力,自求多福。
政府在極力推展觀光旅遊業發展,並吸引外地遊客來消費時,相對的醫療資源也應該受到重視,而不是一有緊急病患,就只能靠後送台灣治療,萬一中間有何狀況發生,病患不就得自認倒楣了嗎。
政府應以提升離島醫療品質為要務,一來保障當地人民就醫的權利,二來可讓觀光客放心、安心旅遊。
謙言(台東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