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從搶購風潮反思前景的預期

文╱王靖(文史工作者) |2018.03.02
601觀看次
字級

文╱王靖(文史工作者)

開春以來,人們無不期待未來會更好,這些期待自然會反映在政府施政以及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然而願望和現實經常存在落差,總期望落差不要太大,且要努力減少反差,期望從許願到還願可以成為良性循環。不過開春以來的好消息例如經濟可望更好,似乎無法掩藏既有的問題,甚至出現一些市場異常。

搶購衛生紙現象不是來自市場缺貨,而是有大幅漲價的消息,這就引來大批掃貨的客人,大包小包往家裡搬。這是為了「小確幸」還是焦慮或兼而有之,不論答案為何,甚至可以說,犧牲寶貴時間和自家空間屯積體積相對大,但價值不高的衛生紙,就算是揀到便宜,但未必真正划算。那就只能說心理因素決定了不經思考的非理性行為。

這就不能不說芸芸眾生對價格和價值不對稱的心理盤算有多麼敏感,多麼脆弱。從這裡還可以反思何以民意對政治人物言行和政策的敏感,更可以看到急升急降的反覆循環,最有趣的對照就是蔡英文民調的趨於低迷,以及馬英九年前年後人氣恢復。

試問,何以會有這種現象,這就不能不從心理面來尋求解釋,如果這是台灣社會的特有現象,那就更令人憂慮,台灣社會的整體心理能否經受得起不虞而至的風險和挑戰。

如果強烈的不確定預期心理成了芸芸眾生或說小市民經濟行為的寫照,那就不能不推敲台灣怎麼了,為了衛生紙而至傾國傾城,這是轟動效應,但更深層次的心理,當然不可能僅是生活的盤算而已,而是悲觀前景不可能更好。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經濟會好轉的訊息在年前年後已在媒體上持續見諸報導。如果以此檢視,那就是對短期效應的掌握,成了行動的指南,以及追求的動力,排擠了理性思惟和判斷。

例如政治人物為追求眼前的民調就不能不從俗,但求政策效應立即生效,從而排擠了長遠的規畫。民粹所以在台灣經常反映在政見異同中起作用,也就不足為異;搶購衛生紙還談不上民粹,但漲價的預期心理充分反映了對市場供銷信心的匱乏,這就不能不檢視今天的政府政策何以未能建立社會以及市場信心。

從表象觀察,這和政治認同不相關,但會有很深遠的影響,甚至可以說,今天會有髮夾彎的政策調整,幾乎直接同步於民主化的發展,偏重追求短期心理效應的政治盤算,除了美化前瞻和前景可期,實質卻只能宣洩小市民對現實的不滿。

反思太陽花運動和台灣民主化發展,其所觸動的深層效應來自對代議政治的衝擊和否定,但運動中的領袖人物又轉身投入代議政治,其中所留下的空隙,可以看到的就在髮夾彎的政策轉向,形成對理想的自我背叛,除了意識形態隨之更見僵化外,落入政客們的盤算,那也只能從政治現實以為衡量。

就此觀察蔡英文主導的行政院內閣改組,從負責外交、國防和兩岸事務的首長易人,可以合理推想蔡英文希望通過人事調整,重整兩岸當前「制度性零互動」的局面。設若蔡英文的「意志」和「立場」不做調整,為了年底選舉勢必更僵化意識形態以取悅深綠,並在政策上追求短期效應以取悅選民,也就不必意外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