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當艱澀高冷的甲骨文變成圖文並茂的「猴嗨桑」、「龍顏大怒」,便在中國大陸的網路上颳起一陣熱潮。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楠,在甲骨文推廣耕耘近二十載,他把古老文字變成表情包、動畫、新年賀卡,還設計了一套漢儀陳體甲骨文字體,並歷時三年增補完善的《漢字的誘惑》暢銷東南亞。他希望讓漢字承載的中華文化,在年輕人的日常、滑手機中傳遞下去。
《廣州日報》報導,陳楠一九九一年考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四年後留校任教,這一教就是二十三年。他的專長是視覺傳達設計,而字體設計是此科目重要的課程之一。
他將漢字的研究與創作實踐融入教學中,每個學生過生日時,都會收到他親筆創作的「甲骨文名繪」,過年過節時,他也會繪製甲骨文賀卡,今年賀卡則是做出「年年有魚」。
談起設計甲骨文過程,陳楠說要追溯到一九九九年,學者李政道發起藝術和科學學術活動,陳楠受邀做視覺整體設計,他提交的作品正是一款用數位化的甲骨文,「這種接近於圖的象形表意文字,具有遠古人類純真的視覺審美,用數位化的方式加以設計會更加有趣」。
由於甲骨文並不規則,陳楠需要解決它們在數位化的大小統一、筆畫粗細的調整,在二○○○年推出實體設計,但要將甲骨文形成一套完整的字體,陳楠一琢磨就是十多年,終於在二○一六年與字體設計公司開始合作推出字庫,去年發布全球首套甲骨文設計字庫「漢儀陳體甲骨文」成功上線,1.0版涵蓋三千五百個常用字符。
近二十載當中,他與設計團隊先後推出以甲骨文為元素的動畫片《射日》,《吉祥語賀歲系列》等,字庫上線後,他也推出包括「生肖甲骨文」手機殼、生肖印章等衍生產品,還開發手機表情包「生肖甲骨文」、「甲骨有表情」等嘻哈風格MV等,古老的甲骨文經過形態調整、配色,搭上網路熱詞後,吸引年輕人目光。最近更和藝人鹿晗合作「鹿晗願望季」的甲骨文推廣微博,已達三千多萬點擊率。陳楠說:「漢字不是簡單地作為記錄語言的符號,而是體現在衣食住行用中,漢字藝術是隱形的文化傳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