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選後三個月依舊無法組成新聯合政府,壓力愈來愈大的保守派總理梅克爾動作加快,致力打造穩定的政府之際,昨在二○一七年的最後一天,矢言解決日益擴大的社會對立。
大選結束至今,德國依然處於看守政府狀態,尋求連任的梅克爾,二○一八年初將展開新一輪的組閣談判,無論結果如何,德國政壇即將進入世代交替的關鍵期。
新年演說 矢言解決社會對立
梅克爾在一年一度的新年演說中列舉施政要點,像是增加安全和國防投資、改善健康照護和教育、解決日益擴大的城鄉差距、社會對立等:「世界不會等我們,我們必須創造確保德國未來十年、十五年都會繼續繁榮的環境。唯有在人人都能享受到德國的成功,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更富足的情況下,德國才會繁榮。」
尋求第四任期的梅克爾,正試圖說服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繼續過去四年執政的「大聯合政府」。二○一五年,梅克爾同意接納被匈牙利拒絕的難民,造成大量難民湧進國內,堪稱是近年德國政治的分水嶺。
從此,德國社會就被難民議題撕裂,訴諸反難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趁勢崛起,並在這次選後首度進入國會,撼動原本根深蒂固的政治板塊。如果無法組成大聯合政府,還有組成少數政府或再選舉的選擇,但那可能讓極右的AfD再有斬獲。
談判拖愈久,以致新政府遲遲無法上路,梅克爾執政的威信就受到挑戰。近日,德國媒體已經開始大做文章,呼籲連續執政十二年的她,及早進行黨內的世代交替,「總理的黃昏」和「漫長的告別」成了政壇的流行語。
悲觀預測 剩下重新大選一途
今年開啟的組閣談判,結果還得經社民黨黨代表大會的確認,過程中充滿變數。因此,最悲觀的預測是談判再度破局,只剩下重新大選一途。
果真如此,梅克爾的權威將大受打擊,重新披掛上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德國政壇將提早進入世代交替。
最新的民調顯示,一半的德國人希望梅克爾續任總理,但也有同樣多的人認為她做不滿四年任期。由此可見,執政經驗豐富的她,雖然依然受到民眾的信賴,愈來愈多人已感到不耐。但是,如果梅克爾與社民黨的談判進展順利,一如觀察家最樂觀的預期,最快明年三月底,也就是復活節前夕,新政府就能成立,德國總算脫離選後近半年的僵局。
梅克爾表示,有更多德國人比以前更關心社會凝聚力。一些人稱許德國多元開放的社會,卻也有人擔心暴力和犯罪增加,抱怨鄉村缺少醫生,擔心要如何因應難民湧入。
她說:「成功與樂觀,憂心與疑慮,這兩種狀況在我國都是真實地存在。而對我而言,這兩者都是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