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鄭慧慈(政大阿語系系主任)
會議桌上,我的位置總被安排在尾端,朋友問我為什麼?我猛然察覺自己的「無感」,因為我是「矮子」。
記得在英國的日子,屢次和學院裡的英國長腳教授同行,我都須費力小跑才能趕上他們的腳步,那是我首度驚覺「矮」是一種可怕的弱勢,試想那種情景如果發生在戰場上或在逃難的路上,後果會如何?難怪「高」永遠是「貴」的姐妹詞 ,我也從此喜歡觀察矮子的生活與境遇。
自古絕大多數民族都認為「矮」是一種不完整或一種缺陷。在許多語言裡,「矮」與「短」使用相同的詞彙,許多有關矮子的成語或諺語多少都具有嘲諷或負面的意義,譬如「矮子看戲」,阿拉伯文更有「高是尊貴;矮是衰敗」。西方人的研究也發現「高人」在事業上的成就遠超過矮子,矮子老了容易罹患失智症……等。
「矮」基本上便是一種短缺,更直白地說便是一種缺陷,但「矮子」並不屬於身障者,他們不能享有特殊的社會福利。
法國前總統沙科吉身高一六六公分,娶一七五公分的名模妻子,他的高跟鞋愈穿愈高,公開演說時還要將腳站的位置墊高,貴為總統,潛意識裡還是存在矮子的自卑感。在高人為主流價值的文化中,矮子族群的生存的確不容易,因為人們很自然地會把他們和「愚蠢」相連結。
另一方面,矮子長年受社會與人群異樣的待遇,養成將他人的嘲諷轉移為自嘲的能力。這種能力讓他們擁有詼諧天真的個性,相對的善良與忠誠,也較浪漫。
然而,矮子面對社會的歧視,自殺傾向較一般人高,根據專家們的研究,身高每高兩公分,自殺傾向就降低百分之九。
矮子通常對前途充滿恐懼,一五○公分的亞歷山大大帝、一五二公分的維多利亞女王、一六五公分的拿破崙、一五八公分的孫中山、一六八公分的史達林、一六○公分的赫魯雪夫、一五七公分的鄧小平,都曾艱苦奮鬥才得脫穎而出。高人利用這些矮子名人的先例來激勵矮子,矮子也「愚蠢的」用他們來自我安慰,忘記高人成為偉人的數目何止是矮子偉人的千萬倍?
倘若矮子是被忽視的一群,那麼社會角落中的侏儒情況更是不堪。古埃及的遺跡裡顯示,侏儒分成兩種:一種是從事雕刻、紡織、鑄金、畜牧、耕種職業;另一類身分高貴,在廟宇裡娛悅神明或身居高官,最著名的是埃及第四王朝的侏儒大臣Sinib,他和出身高貴的妻子Sinit的雕像訴說當時埃及人對侏儒的尊重:其妻右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左手勾著丈夫的手肘。
Sinib的雙手、雙腳短小,盤坐在高凳上。Sinit雙腳自然垂在凳子下方。Sinib的下方是他們的一兒一女。埃及尊重侏儒的傳統印象啟發了現代人,幾年前開羅開設了阿拉伯世界第一間侏儒咖啡館,名為「侏儒島」。店裡桌椅設備都為侏儒的身材而設計,男女店員平均高度不超過八十五公分。
咖啡店老闆因曾與侏儒朋友朝夕相處,深知他們的艱辛,而發心幫助侏儒,他更和一位律師合作,創辦「侏儒協會」,幫助他們克服恐懼,走入人群。然而,這種高人與矮子的和平橋梁畢竟少見,兩個族群的深溝亙古不變。
聰明的矮子會讓高人們的優越感盡情發揮,高人對待他們是憐憫也罷,藐視也好,矮子在人群中終究能享受「不存在」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