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健保署預計於明年推動「中醫急症處置試辦計畫」,民眾在指定醫院接受急症中醫治療,可獲健保補助,最快將於明年5月實施。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伴隨急症出現疼痛、暈眩等症狀,使患者難耐,更增加滯留在急診室的時間,而中醫適當的輔助治療,則能提升急診醫療照護品質。衛福部健保署將撥出2千萬預算,預計於明年推動《中醫急症處置試辦計畫》,民眾在計畫指定醫院接受急症中醫治療,可獲健保補助,最快將於明年5月實施。
衛福部102年起就輔導教學醫院辦理中醫與急診合治計畫,以眩暈患者為對象,經由中醫師處方中藥或針灸治療後,不少民眾當日或隔日即能改善、返家。103年加入診治下背痛患者,經中醫師處方中藥或針灸治療,顯著使疼痛指數下降。今年再加入急診腸阻塞患者,在全身多處穴位施以電針治療,發現減輕近半數患者疼痛症狀,且病人滿意度高達96%。
中醫輔助急診醫療,可有效緩解症狀,提升急診醫療照護品質,《中醫急症處置試辦計畫》草案,適用範圍包括眩暈、急腹症(腸阻塞)、胸悶胸痛心悸、軟組織疼痛、偏頭痛、經痛、癌症疼痛、骨骼關節相關痛症、腦中風等。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旺全表示,急診醫師會診西醫相關專科醫師,經評估且徵詢病患同意後將會診中醫師,再執行急症處置。即時、適當的處置能減少後續檢查費用、減少急診滯留,更提升患者的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