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楊玉欣
立法院榮譽顧問
執筆人:楊玉欣立法院榮譽顧問
我的一位朋友,她所任教的學校最近新建了廁所,新廁所的空間是狹長型的,算算有二十來間的廁室,數量之多,對於女性而言是一大便利,終於不需大排長龍才等得到廁所了!但是每當大型活動來臨,大排長龍的現象卻絲毫沒有改善。她心裡納悶道:「明明有二十幾間,人數怎麼卻沒有消化呢?」因此她決定向前一探究竟。
當她經過排隊的民眾時,都要再三解釋自己不是插隊,只是想探查前方廁間的狀況而已。在連聲的道歉與解釋之後,她終於穿梭至隊伍的最前方,這才發現:前面四、五間廁所的確有人,但是後半部的十餘間卻閒置著,因此她開始像義交一般指揮交通,逐間敲門確認沒人之後,請排隊的人依序進來,才得以消滅長長的人龍。原來是因為走道太狹長,一旦有一個人不往前,只站在外面等,隊伍自然就開始增長。
這樣的狀況屢試不爽,因此每當遇到大型活動或是舉辦音樂會時,這位朋友都會熱心的前去「指揮廁所」。在一次又一次的「指揮交通」中,我的朋友感受到這些在排隊的人,很容易直覺地就認為我的朋友是想要插隊,因而投以厭惡鄙棄的眼神。
她覺得很苦惱:「每一次學校舉辦音樂會,我都沒辦法不去指揮廁所。可能…我就是比較雞婆吧!」
從這則分享中,可以很輕易的看見大家已經習慣、卻又常常發生在生活中一些微小的誤解:我們往往習於以自己的角度去解讀、進而批判事物,而在不經意間誤讀了他人的原意。如何學習不只看表象,如何謹慎的理解與批判?或許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在判斷前煞個車,再觀察一下,再體諒一下,每一個表象背後,是否有著我們不明白的苦衷或者善意?
除此之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的朋友覺得自己很雞婆、很多事,所以連分享的時候都覺得不好意思。誠然,「廁所事件」可以有更多的解決方法,但我卻認為她的雞婆是難得的善良與典範。她大可選擇「不理會」,但她選擇了「雞婆」的道路─因為意識到有人會白白的在那等待。雖然這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但是她的良心知道,她可以讓別人得到方便,於是一再起身服務他人。是什麼驅動著她去付出這樣的關愛?
我認為,是因為她心中有一個「愛的羅盤」,指引著她朝向愛與善的方向前進。我們可能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個倏忽即逝的靈感,某一次的福至心靈,或是一種召喚、一種感動,無論怎麼稱呼這樣的經驗,我覺得它給了我們靈魂的啟示,或者說給了我們提升的機會。當這樣的機會來臨時,我們可以選擇簡單的忽視或放棄,也可以選擇前進或者雞婆的承擔。
人生苦短,恍若南柯一夢,我們該如何選擇生命航往哪個方向?是一生的課題。藉著回應心中的呼召,跟隨著那個「愛的羅盤」,我們會逐漸發掘自己為何而活?為何而戰?只要我們能夠用心,知曉自己是有意識地去選擇,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選擇中,形塑出一分態度、一種人生,那麼選擇不僅是理性的決定,更是幸福人生的關鍵素養。
適當時機出現,你會選擇假裝沒看見,還是決定做一個雞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