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具足同佛一樣的無盡寶藏,都有個阿彌陀佛,這自性彌陀即是我心,不向外求,自性本具。只因被妄念雜念所蒙蔽,須要自己「深」入把它拿出來。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所以我們要時時憶佛念佛,我們的心,大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是大覺,靈知心,眾生容易將真心忘了因而迷失本性,認妄為真。佛教講心性,講因果「念念成形,形形受報」。從前有個人賣青蛙,身上背著青蛙,心裡想著青蛙,嘴上叫賣青蛙,有人問老和尚,他死後變什麼?答曰「背牠、想牠、叫牠,當然變青蛙!」所以除了念佛,憶佛外,其他都不是我們所要求的。念阿彌陀佛如嬰孩在母親懷中吃乳,也等於我們吃飯一樣;能將念佛當作吃乳吃飯,時時不忘念佛。
《彌陀要解》說:「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當知佛、名號功德是不可思議,散亂心念佛都能作為成佛的種子。如《法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由此可知,以散亂心稱佛名號尚有這樣殊勝功德,何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焉有不往生極樂世界。
何謂「執」?就好比拿一件東西緊握在手裡;不但要保持住,還要有恒心,不要讓它掉了,掉了就會打碎、打壞了,這也是「持」的力量,不論是念六字或四字名號,都要念的清清楚楚,聽的明明白白,要字字清楚,用心想,用耳聽,用口念,要攝心專注佛號,萬緣放下,並依此音聲,才能一心,沒有能念所念,你在念或我在念,大家都依此佛號才能一心,一心即是專注此音,聽音聲而念。就像佛七期間,上午念佛、下午也要念,今天念,明天還要念,時時刻刻都要念,以此方法來念佛「即是念念相繼,不令間斷」,念到大家自性顯露,到那時則念未來佛,並廣度十方法界苦難眾生。
再者,不論遇到順境或逆境一句佛號一定要執持著,不能忘失,否則遇到境界時要正念往生西方就難了。另除了保持外,還要任持酖酖任運而持;任是自然的意思,就是平時要能執持,這樣久了就自然而然的任持,能任運執持佛號是「因」,「果」就是得西方極樂世界;一旦往生淨土,從此便不再退轉了。「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我們只要懇懇切切的念佛,老老實實的拜佛,等待時間一到,功夫成就了,因緣具足,果報自然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