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思考某些問題,把過去讀過的唐君毅先生巨著:《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一書(原著於一九四七年,成於一九五二年,一九五八年香港初版,分為上下冊;一九七五至八○年代台灣學生書局出了好幾版,並合為一冊)找來重溫部分章節,頗有感觸,也頗多啟發。
唐先生於「自序」中表明此書「地歷四處,時經五載」而完成,其論述之初衷乃起於:「余對文化及道德之問題,於世書俗說,多所未安。」因此要「為中國及西方之文化理想之融貫建立一理論體系」,「提出一文化哲學之系統……以保人文世界之長存而不墜」,他在書中首先闡明「人類文化活動之涵義及其自決性」,其後各章分述家庭意識、經濟意識、政治及國家、哲學、科學意識等與道德理性;藝術文學意識與求真意識、宗教意識、體育軍事法律教育之文化意識……等。從各章所述議題觀之,唐君毅先生所關切者:文化意識之普溥,道德理性之實踐;所承襲者,中國儒家先哲與西洋思想之精華,乃欲開展出作為人類存在與民族之慧命;提供社會國家所寄的文化意識和道德理性。
由最近一連串事件如:奧運聖火能否來台、民進黨初選揭曉、洛桑評比台灣競爭力下滑、蘇貞昌請辭行政院長……看似都屬政治經濟議題,其實深層結構還是文化意識的凝聚與開創。政黨選舉的勝敗本是該黨的事,然而政治權力的行使,卻必須全民共同承受,台灣近些年來的政治紛擾,影響到社會經濟發展,多元文化固然是現代乃至後現代思潮的自然現象,但陷於「正─反」、「統─獨」的兩極化對立,卻是國家社會的不幸,如果一個社會淪於只問立場不論是非的地步,不論未來哪一個政黨贏得大選而執政,這種對抗持續下去,也就代表台灣整體繼續沉淪下去。更可怕的是,政客、媒體、地下電台……迄今仍不斷煽惑民眾,似乎製造無止境的仇恨是他(她)們的天職?
回頭想一想,唐君毅先生在族國阽危、生民顛沛之際,深刻地反省、思考整個文化意識如何形塑?道德理性如何重建,這些深層的問題涉及家庭、經濟、政治、科學、藝術、宗教、教育諸層面,正是他所欲「建立一理論體系」,「以保人文世界之長存而不墜」。在過去大陸易幟後,港台地區仍能勝於大陸者,主因恐係此地仍保有若干自由、民主與人文精神於不墜。而今,人文精神與文化意識、道德理性黯然不彰,實為台灣紛擾與國家競爭力下滑的深層原因。謀國者,能只見權力而無視於文化意識之再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