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擬讓經常性住院的病人,出院後由社區基層醫師接手照顧,不再以大醫院為看病第一選擇。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落實分級醫療,衛福部推「醫療垂直整合銜接照護試辦計畫」,擬讓經常性住院、多重慢性病或末期病人,由大醫院醫師及社區基層醫師共同照顧,患者入院、住院及出院準備期間,均有「雙主治醫師」討論醫療方針,出院後由社區基層醫師接手照顧,盼不再以大醫院為看病第一選擇。
衛福部醫事司科長賴貞蘭表示,分級醫療不是只讓病人上轉大醫院治療,也要讓醫院病人出院後順利回到社區醫療圈,若能提早讓基層醫師參與病人出院前診療決策,並透過個案管理師協助,可使醫療服務銜接更好。
「基層醫師也有能力照顧病人。」台灣醫院整合醫學學會副祕書長、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蔡宏斌說,不少醫院急診壅塞,是因病人相信醫院比診所更有能力照顧他們,寧願擠在急診室待床。
蔡宏斌就曾和萬華衛康診所醫師鄭維理合作照顧一名因腦瘤引發失能的七十歲奶奶,她原是經常往返台大急診的病人,在醫師協助下,急診次數明顯減少,病況更穩定。
台中榮總重症醫學部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傅彬貴也說,台灣將步入高齡社會,病人年紀愈大愈有多重共病可能,連續性的整合照護才是未來趨勢。他曾和基層家庭醫師聯手,以雙向轉診方式,讓患中重度氣喘的婦人穩定控制病情。
賴貞蘭說,為讓醫院及社區基層診所服務不斷鏈,才擬定一年期計畫,開放予曾參加「醫院整合醫學照護制度推廣計畫(Hospitalist)」的醫院申請,每家醫院最多補助六百萬元,包含基層醫師出席費及個管師人事費等。
計畫是否能達到分級醫療與轉診制度目標?賴貞蘭表示,要視試辦成效而定,若成效佳,不排除擴大實施。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曾梓展認為,計畫對象病人屬複雜個案,基層醫師未必皆願意接,而落實分級醫療也應督促大醫院,將輕症病人下轉基層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