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管處致力復育櫻花鉤吻鮭,今年選擇合歡溪放流。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櫻花鉤吻鮭據推論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生物,喜歡冷冽清澈水質優良的水域,主要棲息於18℃以下的高山溪流中。
【本報苗栗訊】「國寶魚的家又多了一處!」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擴大台灣櫻花鉤吻鮭族群與分布,十月下旬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合歡溪上游放流一千尾櫻花鉤吻鮭,讓鮭魚重返這處曾棲息生長過的「歷史溪流」,雪霸、太魯閣兩處國家公園將持續辦理監測及巡查,結合在地社區組織護魚巡守隊,盼合歡溪族群成為健康且能自我繁衍的衛星族群。
「台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因稀有瀕危且對生存環境極挑剔,一度只剩兩百多尾,經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全力復育,除了在主棲地台中市七家灣溪等地復育近萬尾,近來評估南投縣仁愛鄉合歡溪環境也適合復育,決定連三年放流,讓國寶魚開枝散葉。
雪霸管理處處長鍾銘山表示,雪管處今年執行櫻花鉤吻鮭族群數量調查,目前七家灣溪估計有兩千九百尾、七家灣溪旁的支流高山溪有六百二十八尾、另外羅葉尾溪有一千兩百尾、樂山溪一百尾,野外生存族群數量達四千八百二十八尾。
雪霸管理處指出,櫻花鉤吻鮭為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族群數量一九九五年最低時僅剩兩百多尾;雪霸國家公園成立後積極進行復育,推動七家灣溪棲地復舊的域內保育,逐步改善七家灣溪水質、水生昆蟲及物理棲地,二○○七年起七家灣溪流域的鮭魚已是健康且能自我繁衍的野外族群,第一階段就地復育工作宣告完成。
二○○八年起迄今邁入第二階段域外移地保育,努力尋找合適的的歷史棲地放流,希望擴大國寶魚分布,目前已成功建立健康且能自我繁衍的羅葉尾溪及樂山溪兩處衛星族群。
保育國寶魚 開枝散葉
雪管處表示,南投縣仁愛鄉境內的合歡溪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所轄範圍,是一條天然條件類似七家灣溪的溪流,具有棲地多樣、水質良好、植被完整、昆蟲豐富的特性,上游完全無農業開發汙染之虞,且曾是鮭魚歷史生存的流域,歷經兩年監測調查,被評估為適合放流的地點,這也是第三處被選定為櫻花鉤吻鮭移地保育的地點。
放流作業自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一日連續進行一周,包括十月二十六日在小嘆息灣放流一齡魚兩百尾;二十九日在航特部寒訓中心放流一百尾鮭魚;此外,三十日雪霸管理處及太魯閣管理處也到華岡水源地放流兩百尾,三十一日及十一月一日雪管處與巡守隊共同放流五百尾,完成今年在合歡溪放流一千尾的工作。
雪管處為確保「國寶魚」這處新的復育棲地不被破壞,且避免外界干擾濫捕,當地部落設置合歡護溪隊,守護魚苗安全,也成為南投縣境內最高海拔的河川巡守隊。
最高巡守隊 不畏嚴寒
翠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文德指出,雪管處近期沿合歡溪分區分段放流櫻花鉤吻鮭,在十至十二個區域施放已有繁殖能力的魚苗,為讓牠們能安心產卵,部落自組二十人護溪隊,每天排班派員巡邏,順著溪谷步道下切執行巡守勤務。
因合歡溪流域廣泛,護溪隊巡守範圍從海拔逾三千公尺的合歡山「陸軍武嶺寒訓基地」,往下游至海拔約兩千五百公尺的華崗部落合歡溪口,隊員必須在低溫環境執勤,確保國寶魚的安全。張文德說,現已入秋近冬,低溫將會是一大挑戰,但為讓國寶魚擁有安全繁殖復育基地,隊員甘之如飴,未來也會視實際巡守狀況調整勤務。
此外,合歡溪沿線之後將從嚴管制,不僅禁止捕撈垂釣、丟棄垃圾外,也將嚴格要求山友必須前往當地警所申請入山。
小檔案
櫻花鉤吻鮭
櫻花鉤吻鮭據推論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生物,喜歡冷冽清澈水質優良的水域,主要棲息於18℃以下的高山溪流中。
在台灣,這種魚被人類利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在3500年前的七家灣史前人類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從出土的文物中發現,居住在此的人類可能曾利用漁具來捕捉櫻花鉤吻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