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舊山線鐵道 苗栗隧道 圖與文/張廷鋐 |2017.10.30 語音朗讀 37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功維敘隧道內的石灰岩地形──石灰華階地。圖/張廷鋐 功維敘隧道前的木棧道相當完備,棧道旁有流水流淌相當愜意。圖/張廷鋐 友人與可愛的功維敘隧道彩繪合影。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因為交通建設而使得營造、建材等裙帶產業群起發展而促進經濟;因為交通建設使得兩地互相串連、貿易而互通有無;因為交通建設使得各地觀光業蓬勃發展,因而自清帝國治台之始,台灣即展開交通建設。如:嘉慶年間台灣知府楊廷理沿著平埔族舊路闢建的淡蘭古道與台灣鎮總兵吳光亮率領飛虎兵開築八通關古道貫穿中部山區而為中部橫貫公路,皆是當代重要的古道。 而台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劉銘傳更在基隆、台北間建設全中國首條客運鐵路,隨後乙未割台,更將鐵路幹線延伸至台灣南部地區,但環島鐵路線直至國民政府時期始完成,並於十大建設中逐步完成台灣鐵道的電氣化工程。 或許因為天災、或許因為鐵路運能欲再提升、或許因為地形考量(避開屯子腳斷層),當局遂於民國七○年代起陸續有西部山線鐵道雙軌化與截彎取直的工程,整體工程於民國八十七年陸續完工啟用,只見新舊山線鐵道在地圖中並存。 功成身退的舊山線鐵道,不再肩負山城居民的交通要角,而是蛻變成為重要的觀光亮點,如勝興車站為山線鐵道的制高點而吸引遊客、舊大甲溪橋則化身為腳踏車道成為旅客們走踏的重要場域、魚藤坪斷橋(又稱「龍騰斷橋」)除了是地理教科書中重要的地震指標教材更是在地居民重要的生命記憶……然而,舊山線上除了前述幾個較為知名的景點之外,位在苗栗市貓裡山公園上的苗栗隧道,在舊山線停用後更是值得造訪的景點。 苗栗隧道常被稱為「功維敘」隧道,乃是台灣縱貫鐵道通車之始由當時總督兒玉源太郎所題名,建造完成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使用期間僅因民國二十四年的屯子腳地震與民國九十二年的六二水災偶有受損之外,皆扮演重要的交通要角。 但,只能維持單線通車的苗栗隧道,因運能有限,台灣鐵路局在民國八十七年雙軌化工程完工後即停用,遲至民國九十二年在苗栗市公所的重新整理下,隧道才再次開放。 開放後的隧道洞口儼然成為重要的在地市集,許多里民在隧道口、木棧道旁販售在地物品,並有街頭藝人在此演奏。步入隧道,久未使用的隧道因為地下水自然滲流在隧道內形成特殊的石灰岩地形,市公所採用各色燈光照映在隧道內部,隨處可見的鐘乳石、石筍與石柱在燈光的照射下,讓人宛如進入仙境一般,相當華麗。 前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 白衣觀音 下一篇文章 【如是觀史】馬嵬坡的那一場嘩變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3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MLB太空人、水手、遊騎兵 搶進季後賽 2025.09.1208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9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10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化印象】北京城老舍故居【書寫之間──任漢平、蔡振祿、陳彩雲書畫創作聯展】傳統與現代 交融之美【美哉斯土】畢律斯鐘樓傳大愛【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揚州鑑真圖書館‧美術館【書藝心語】相遇【遊藝筆記】蘇東坡的定惠院海棠 作者其他文章【大江南北】 六腳,行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