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暑,無雪無櫻,楓猶未紅,獨自步上哲學之道,夕陽西下,柳條披上金紗漫舞,琵琶湖疏水道中,青荇招搖,游魚頗樂。圖╱張青松
文╱張青松
京都小暑,無雪無櫻,楓猶未紅,獨自步上哲學之道,夕陽西下,柳條披上金紗漫舞,琵琶湖疏水道中,青荇招搖,游魚頗樂。循著西田幾多郎的足跡,思索著愛女、愛子、愛妻接連逝去的他,如何還能夠強忍悲愴,研究人類善的動機與目的?遭逢人生至苦,如何還能客觀探討神與人之間的關係?問天不語,只見遠方大文字山摻上一片金黃,生命如秋山無限美好,繼續慢慢走完,繼續思索。
難解的疑問,常駐我心,難忘哲學之道漫步的特殊體驗,於是繁忙庸碌之餘,開始放慢上下班的腳步,在明德路上,慢慢感受木棉花逐漸火熱,靜靜感受大葉欖仁逐漸酒紅,彷彿京都秋山。尋常的日常散步,竟開始不自覺地扣問自己:這一生所為何來?什麼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答案逐漸明晰,未來的路也自然朗現!
有時難免步履頓挫,滿腹酸楚,只能前腳走,後腳放,想想自己不過如天地一蠹,何事值得牽腸掛肚?繼續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走好人生道路,即使下一秒就不在這個時空當中,也是無憾。步行當下,隨時歸零,了了分明。原來哲學之道,已從京都延展到我腳下的每條路徑。人生道路上,只要用心,哲學之道,足下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