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前瞻軌道計畫審議要點出爐,交通部首度引入三階段「軌道工作坊」,除修訂捷運、鐵路審查要點,八月召開三場座談會溝通草案機制,十月前將完成培訓地方政府提升軌道運量及培養收入能力,另捷運審查要點首度增訂「票收比」,若無法達到就須檢討票價機制。
交通部修正「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及「鐵路立體化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修正草案已報行政院,核定後即可實施,前瞻軌道計畫三十八案中共有十六案適用。
過去地方為爭取軌道建設,可行性研究時往往變成「必行性研究」,為提高自償率,往往對運量評估過於樂觀甚至灌水,又未能重視運具間轉乘、動線規畫,導致通車後變錢坑。
交通部路政司科長魏瑜表示,前瞻軌道計畫三大策略首推「培養收入」,其次為控制成本、促進產業,地方政府辦理可行性研究前,就應該完成大眾捷運系統「整體路網」評估計畫送交通部審議,地方政府必須明確提出培養運量配套措施,包含大眾運輸結合、停車管理措施等,並納入都市規畫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