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到「革命應不是瑣細小事,但它卻是起緣於瑣細小事。」倘若一位掌權者在起點就已偏離軌道,他日後所犯下之事,都將為他鋪往滅亡的道路。這些偏軌的掌權者背後少不了扭曲的價值觀。圖╲徐丹寒
文╲徐丹寒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到「革命應不是瑣細小事,但它卻是起緣於瑣細小事。」倘若一位掌權者在起點就已偏離軌道,他日後所犯下之事,都將為他鋪往滅亡的道路。這些偏軌的掌權者背後少不了扭曲的價值觀。
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三世的長子,亞歷山德拉是德意志帝國黑森和萊茵大公國的公主,兩人在還是青少年時就相識相愛。雖然尼古拉二世的父母原是反對這樁婚事,但最後還是同意兩人結合。父親過世後,尼古拉二世順利登上皇位。
尼古拉二世實施高壓統治,妻子更是支持君權神授說。兩人育有三女一男,但小兒子阿列克謝遺傳母親的血友病,他同時是皇室繼承人,因此亞歷山德拉在急迫之下找來了妖人拉斯普丁,此人具有神祕的能力,成功治療了阿列克謝的血友病,使亞歷山德拉非常信任他。
但拉斯普丁有著許多負面傳聞,他不斷灌輸皇后有關神祕力量的邪說,同時民間又謠傳他與皇后有染,再加上種種因素,導致百姓更加厭惡皇室。
第一次大戰俄國參戰,但是戰況不利,經濟衰退與糧食不足,民怨四起,對皇室以及社會制度極度不滿,終於爆發了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羅曼諾夫王朝落幕。
同年十月革命爆發,蘇聯成立,紅色政權採取肅清舊勢力的殘酷政策,尼古拉二世一家被流放到西伯利亞,隨著內戰的升高,蘇共決定快速處決舊王朝統治者,尼古拉二世一家六口在葉卡捷琳堡的別墅中慘遭滅門,成了二十世紀初期人類政治史上的一件悲劇。一九九○年代,尼古拉二世家族遺骸被挖出重新安葬,俄羅斯政府正式予以平反,並發表感人的反思悼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