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擎天崗一望無際的草原及牛群低頭吃草景觀,是北台灣知名景點。圖/張世杰
【本報台北訊】陽明山擎天崗一望無際的草原及牛群低頭吃草景觀,讓許多都市人神往,成為北台灣知名景點,但最近牛群與草原面臨「孰留孰走」問題,讓陽明山公園管理處陷入天人交戰。
擎天崗大片草原是靠一群牛吃草、踩踏而成,但去年最後一批被圈養的和牛賣出後,陽管處發現剩下的六十頭野化水牛有取代和牛之勢,逐漸往擎天崗知名景點「中央步道」靠近跡象,擔心水牛撞傷遊客意外重演,考慮將這群移水牛移往他處。
但這麼一來,不僅擎天崗牛景將成絕響,草原沒有這群水牛吃草後,芒草勢將大舉入侵,預估最快十年,牛群與草原雙雙消失,擎天崗草原景觀就再也看不到了。
陽管處擎天崗管理站主任陳彥伯表示,擎天崗牛群有兩類,一種是未被農民領回的野化水牛,長年在山上放養在山上:另一種是經人圈養的和牛。
這些野化水牛「身肩重任」,台北市農會總幹事蘇光正解釋,早期擎天崗牧場,一度由北市農會代管,休耕期間供農民寄養水牛,最多達二千頭。
「這些牛草吃得比用割草機還平」蘇光正笑說,擎天崗遼闊草原,許多人以為是天然景觀,其實是當年放牧的牛一啃一踏,才逐漸形成,不然周邊的芒草、假林木,將會逐漸取代草原。
陳彥伯坦承,擎天崗中央步道兩側範圍至少二十公頃,若沒有野化水牛吃草,改用人工方式除草,割草費以每平方公尺二元換算,每年至少須編列一百二十萬元預算;反觀成牛每天須吃一公頃的草,「相較之下,牛吃草便宜多了」。
,遊客喜歡漂亮草原,也應該尊重牛群,野化水牛「何去何從」,陽管處表示移走是選項之一,但須等調查報告年底出爐後,才會決定怎麼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