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宇政台北報導】「媽祖紀念歌曲徵選活動」獲得廣大迴響,評審委員之一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表示,主辦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收到許多優美的創作曲,但還是得分出高下,評審的標準為:藝術性、傳唱性、創造性及多樣性,重點是選出來的歌曲能讓媽祖跟信眾有個「完美的互動」。
何謂「藝術性」?林谷芳說明,藝術性在於以旋律、音符把內在情感「外化」成某種形象實體,作為情感的具象,這是評審最要求的一點;再來是「傳唱性」,一首能流芳千古的歌說起來相當不容易,「曲」要讓人能朗朗上口,其中詞的精闢、意義的深遠是觸動心靈的那根弦,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林谷芳指出,媽祖紀念歌歌詞雖不長,要能在短短的旋律中呈現出「原創性」,卻是相當困難,好比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跟五言、七言絕句比較,要傳達的意義一樣,但後者只用數十個字就可以了,當然是後者困難性高,所以原創性在評審的時候不會太要求。
唱歌只能用一種語言唱嗎?林谷芳表示,「多樣性」是最後一個標準。用國語、台語、客語乃至原住民語言歌唱,同樣都能引起共鳴,台灣已是多元化的社會,相信決選出來的曲也不會只有一首。
在眾多的參選曲中,林谷芳分析,客語跟廣東話在聲調上較柔美,這兩種語言跟旋律搭配起來最「麻吉」,所以讓他印象特別深刻。
林谷芳強調,媽祖的信眾形形色色,藉由分靈活動已成為國際化屬性,如何讓媽祖的「上」跟信眾的「下」來個完美的互動,他認為這是「媽祖紀念歌曲徵選活動」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