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江西撫州有一名男子熊文義,二十多歲起醉心於古鎖收藏,三十餘年來,這名「鎖痴」從世界各地蒐集萬餘把古鎖,傾力保留瀕臨消失的民間智慧,他還想打造一座博物館,傳承這些千年歷史文物。
熊文義的儲藏間滿是古鎖,木的、銅的、鐵的各種材質都有,令人眼花撩亂。「我這裡最少有一萬把鎖,一百多個種類,最早是漢代的。」熊文義拿著心愛的古鎖介紹,「這是雙開鎖,單憑一把鑰匙打不開,還需要按動底部的機關。」
熊文義最引以為傲的是一把從西藏林芝地區收來的八蓋木鎖,已有近兩千年歷史,更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把木鎖的內部構造非常曲折迂迴,又叫做『迷宮鎖』。」熊文義將一把「九彎十八拐」的鑰匙插入鎖中,輕輕一拉,鎖便開了。「要仿製一把匹配的鑰匙可比登天還難,鎖內的每一個角度和長度,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熊文義說。
經專家鑑定,熊文義所收藏的各朝代金屬鎖具、木質鎖具及與古鎖具有關的古器物均為真品。專家認為,熊文義對中華木鎖的收藏研究,無論品種與規模都首屈一指。
熊文義擔憂若是沒人保護這些文物,恐怕壞了就再也沒人知道這些古人智慧。二○一二年,他有了設立博物館的想法,不久後他被診斷出罹患喉癌,熊文義追憶往昔,感激這些鎖給了他精神支撐和寄託,「我想著一定要堅持下去,還沒有讓人看見這些好東西呢。」現在病癒了,熊文義開始更加不計成本地收購古鎖,幾乎傾盡個人收入,「我想開幾家古鎖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祖先的智慧。」熊文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