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娟
暑假兒子在家無事找事,東拉西扯地找家裡可玩的東西,不知在床底哪個地方翻出一個鐵盒子,像找到寶貝一樣很興奮地跑來問我:「媽媽,這是什麼?我怎麼沒有看你用過?」仔細一看,這是我小時候家裡面的「高科技」產品——收音機。
「這個東西有什麼用,為什麼不丟掉呢?」對於這個龐大又無用的傢伙,兒子很難理解我對它的情感,然而對七○、八○年代出生的人來說,收音機的用處可大了。
那個年代,電視機對我們來說還是奢侈品,不一定家家戶戶都有,唯一能得到外界訊息的管道就是收音機。每天清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擰開收音機的旋鈕收聽新聞。當我們洗漱完畢走出家門時,一天的國內外大小事都已經裝進腦中了。
中午放學回來,一扔下書包就迫不及待地坐在收音機旁,中午時分,有父母最愛聽的評書,我對《西遊記》最初的印象就是從收音機的評書開始的。晚上六點左右,「小喇叭開始廣播啦!」當這個清脆悅耳的音樂和奶氣的童聲傳來時,我會立刻放下所有事情直奔到它身邊,為此,我還挨過媽媽不少責備。
年復一年,收音機陪伴我度過了整個童年,步入中學時,家裡已經有能力購買彩色電視,可是我還是很依戀收音機,因為通過收音機,我可以收聽到一些英語頻道,無形之中提高了我的英語能力,也讓我增長了許多見識。
在那個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收音機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它給予了我很多難忘的回憶,也曾經在我寂寞難過時,默默陪我走出困境……
隨著時代變遷,電腦、平板以及各種各樣的娛樂設備充滿了我們的休閒生活,收音機慢慢退出了人們的視野。我家這個笨重的收音機,由於無法找到適合的零件替代,也退出了日常生活的舞台,但是我捨不得丟棄它,它是我的朋友,是我的整個童年記憶。
而且,我仍然保留著聽收音機的習慣,我把它裝在我的手機裡,閒暇時間,打開手機,點擊收音機的APP,裡面就會傳出:「這裡是FM99.8AM792交通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