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基隆河沿岸出現大量死亡烏仔魚,綿延河岸數公里,畫面驚悚駭人,北市環保局研判連日高溫,水中溶氧不足,導致烏仔魚缺氧死亡。圖/取自網路
【本報台北訊】昨天台北市基隆河流域內驚現大量死亡烏仔魚,魚屍綿延堤岸數公里,畫面驚悚駭人,死亡數量暫時無法估計,打撈人員直呼「是近年最大量」,預計三天內才能打撈完。北市環保局指出,目前未查獲工廠汙染源,研判連日高溫導致水中低溶氧,造成魚隻死亡。
全台炎陽高照,八月以來,台北市已創下連續十六天高溫均達三十六度以上,破一百二十年觀測紀錄。昨天基隆河百齡橋至社子河段,有民眾發現遍布大量魚屍,數量相當驚人,覆蓋部分河面,甚至不時發出陣陣惡臭,照片於網路上瘋傳後,引發熱議。
昨天環保局接獲通知後,隨即派遣稽查人員沿岸巡查,並未有發現水汙染或偷排情況,研判是持續高溫致水中溶氧不足,導致魚群缺氧死亡。
環保局水質病媒管制科長吳月蓉表示,派員進行水質檢驗,溶氧為三點五mg/L,比最好狀態五mg/L低了不少,水溫為三十點六度、pH值七點三,檢測數據顯示水質均屬正常,並非工廠之強酸鹼廢水排入。
「這次魚屍量非常大,真的可怕。」一名打撈經驗超過十年的工作人員驚呼,第一次看到這種場面,完全不知道怎麼形容,可能是基隆河史上規模最大死魚事件,即使是七月尼莎颱風造成基隆河南湖大橋死魚群,跟這次相比根本「小巫見大巫」。
此次死亡的烏仔魚是需高溶氧量才能生存,反觀吳郭魚活動正常。昨天北市水利處上午派遣五艘打撈船,沿著基隆河進行打撈,不過,由於沿岸擺放消波塊,魚屍隨著漲退潮,「卡」在消波塊內,導致打撈作業困難。
水利處河川管理科長游百崧指出,位於消波塊的魚屍,僅能靠人工打撈,但這次死亡的烏仔魚,體型相當碩大,目前死亡數量、重量暫時無法估算,預計三天內打撈完,「已在百齡橋、中山橋設置攔汙索,阻絕死魚群漂向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