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華英
人生每個階段有不同的任務,正值中年空巢的我們,現在不必再為育兒無方求援,反而得時時為事親時,那種無助與無奈的心情找出口。
阿翠先分享娘家母親的慨嘆,她說:「我媽媽跟大哥一家人住,上星期大哥帶妻小出國度假,留下還在暑修的大女兒陪伴阿嬤。沒想到前幾天回娘家探望,我媽卻抱怨自己比狗還不如……」原來是阿翠的大哥從國外打電話回來,竟然沒有先問候病中的老媽,反而劈頭就問女兒是否記得餵家中那條狗。
為了安慰老媽,阿翠不忘幽默地跟她說:「老哥難得出國散心,還留下孫女陪著妳,沒把妳一個人放生,已經很不錯啦!」我們都被阿翠的妙語逗得笑出了眼淚。
小程前年提早退休,就是為了要奉養年邁的父母。可惜母親等不及小程隨侍在側就撒手西歸,父親也不願搬來與他同住,小程只好請外傭照顧,然後每天開車來回兩個小時,只為了陪伴父親用餐。他覺得自己已努力盡到人子應盡的孝道,可是八十多歲臥病在床的老父親卻總是埋怨渾身病痛,羨慕獨居的伯公九十多歲了還能下田幹活。
生性樂觀的小程試著要父親轉念:「我們能受人服侍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伯公孤苦無依,所以老天爺才給他老而彌堅的身體,這是公平的,不必去和人家比較。」
陪伴老人家,真的要先讓自己成為洞悉生死的心靈導師,否則,怎招架得住長輩們傾吐不完的悲苦與愁悶?只希望自己晚年時,能以豁達的心境面對老後的種種,當個總是舒眉展顏、人見人愛的「開喜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