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密支那育成學校是全日制,孩子們大多回家用午餐,只有少數是帶便當的。今年四月一日小學部開始推出「營養午餐」,九個低年級和幼稚園班級、四百七十位學童可免於奔波驕陽下、霪雨中,還可以好好的睡個午覺。
密支那育成學校低幼兒童,每逢夏季,須頂著攝氏四十度烈日回家吃午餐,三點鐘太陽稍稍退溫後,才又回到學校上課;若遇雨季來臨,空氣潮濕,地面泥濘,小小身影則需來回穿梭在大而密的「雨線」中,看了叫人心疼。
曾經在台灣擔任復興高中主任的育成學校校長王應昌,去年五月二十三日與北一女退休校長鄭美俐等四人,前往拜會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提出該校現處之困境;六月八日,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即代表總會,以佛光山出版書籍及人間音緣CD、VCD捐贈給位於緬北的密支那育成學校;覺培法師六月十七日還親至該校了解實況,並規畫提供營養午餐。在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的支援下,育成學校小學部今年四月一日開始推出營養午餐。
由於當地學生家長或開小商店,或擺攤子,或四處打工,沒有工作就無法供應孩子上學,因此學校藉此提供四個工作機會,以微薄的薪資,請四位媽媽為孩子做出美味的營養午餐。在這裡,她們是大家的媽媽,是觀世音菩薩化身。
每天一早,四位媽媽穿起圍裙,帶上廚師帽,在竹牆搭起的寬大、簡潔廚房內工作。她們表示,非常喜歡這個工作,希望做出可口的午餐,讓孩子有好胃口,都能長得高高壯壯。
用餐時,由高年級的同學協助分送到各教室內,再分裝成一份份,送到每個小朋友的桌上。這些高年級同學都是選自家境貧寒的,因為參與服務,學校提供他們共享營養午餐的機會,藉此訓練孩子以自己的付出換取所得。
王應昌表示,營養午餐強調衛生,盡可能接近家庭口味,每天的菜色不同,每逢周三感恩日,提供的是「素食」。小朋友歡天喜地,第一天,有人胃口大開一連吃了四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