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機器人PK 二○一七世界機器人大會二十三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以「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能社會」為主題,由論壇、博覽會、機器人大賽三大板塊組成。大會將持續至二十七日。名為「泰奧托尼可」的機器人示範彈鋼琴。圖/法新社
中日機器人PK 第三屆東京生命禮儀展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東京有明國際展示場東五廳舉行,圖為敲木魚的念經機器人。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二○一四年發起「機器人革命」之後,大陸現在裝設的機器人已超越其他國家。彭博報導,大陸自動化速度驚人尚未拉低薪資,卻可能加劇國內所得不均,進而影響其他國家。
彭博報導,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估計,去年大陸機器人出貨量大增百分之二十七,來到創單一國家紀錄的約九萬台,幾乎占全球三分之一。預料二○一九年這個數字將增加近一倍,來到十六萬台。
根據彭博行業研究本周發布的報告,這麼驚人的速度尚未導致薪資降低,卻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經濟學家表示,自動化可能帶動生產力與出口競爭力,但機器人的使用增加,可能加劇國內所得不均的狀況且影響消費,而這些都可能外溢到其它國家。
彭博行業研究經濟學家歐樂鷹(Tom Orlik)和陳世淵(Fielding Chen)表示:「自動化刺激供給並壓抑需求,恐讓中國更仰賴出口導向的成長,危及國內和全球經濟更均衡的希望。」
引進速度快追上韓、星 但密度低
歐樂鷹和陳世淵表示:「增加機器人的使用,對中等技能的勞工而言應該是壞消息,特別是在例行工作可由自動化取代的部門。」
在大陸全面推行的「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中,機器人是工廠升級成高度自動化和先進技術作業的核心,由機器人取代生產線的勞工,也有助消除勞動年齡人口日漸減少的影響。
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大陸引進機器人的速度逐漸追上領先全球的南韓和新加坡,但離飽和還非常遙遠,其機器人密度也低於世界平均。
彭博行業研究指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二○一四年提出的「機器人革命」,更讓人擔心不平等的情況加劇,因為生產力增加的好處,會犧牲勞工,造福雇主。
歐樂鷹和陳世淵表示,這樣的結果不利家戶支出,也可能導致大陸延後轉型為消費導向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