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戶外踏青可治憂鬱症

 |2007.05.16
233觀看次
字級

【中央社倫敦電】英國主要心理衛生慈善機構「心靈組織」(Mind)十四日說,相較於採取化學抗憂鬱症藥物治療,在鄉間漫步是一個有效的另類選擇,因此他們呼籲英國醫生開設處方囑咐病患多到戶外活動。

該慈善機構說,他們委託進行的兩項研究顯示在多數案例中可對病患帶來顯著效益,因此這種所謂的「生態療法」能幫助數百萬名心理疾病病患。

該組織發布「生態療法:心理衛生的綠色議題」研究報告說,醫生開設處方箋,囑咐病患在照護農場接受治療,這在歐洲大陸相當成功,但英國卻未能效法。

該組織執行長法默說:「心靈組織認為,生態療法是未來促成心理衛生的重要部分。」

法默說:「這是一種可靠、臨床上也具有可信度的治療選擇,必須由執業醫生來開設處方,特別是當許多病患在取得抗憂鬱症藥物以外治療方法嚴重受限時。」

英格蘭東部艾塞克斯大學研究人員針對小樣本二十名心理疾病患者,研究相較於在室內購物中心內,在鄉間公園行走三十分鐘的效果。

研究發現,戶外行走後七成一認為憂鬱與焦慮程度降低,九成認為自尊增加。相較之下,二成二認為在室內時他們的壓力程度增加,五成感到更緊張,四成四認為他們自尊重挫。

第二份針對一百零八名心理疾病患者的研究顯示,幾乎所有人(九成四)認為,「綠色運動」提振他們的心理狀態。

嬰兒也會得抑鬱症

【本報華盛頓電】抑鬱症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精神病,也是一種綜合症,涉及身體和心理的方面。罹患此症心境會低落或悲傷,喪失興趣或快樂感,也會有睡眠障礙、食欲改變、疲勞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明顯減退,常有焦慮、緊張,嚴重時有自殺意念或行為,任何人都有可能得到,甚至嬰兒也可能有患抑鬱症的傾向。

根據美國抑鬱症研究人員研究,一般健康的新生兒和父母對視時有眼神的交流;四個月大的健康嬰兒會表達高興的情緒;九個月時,嬰兒會與人「交換」微笑。若在這些方面表現異常,嬰兒就可能有患抑鬱症的傾向。

研究人員說,那些出生後幾個月內表現異常且一歲時仍對別人呼喚他的名字「無動於衷」的嬰兒,患抑鬱症的概率極高。醫生一般在嬰兒兩歲至三歲時就可根據相關精神測試確定其是否患有抑鬱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