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塑膠袋限用政策,明年元旦起將擴大實施。管制對象將從現行七大類增加為十四大類,未來民眾購買手搖飲料、便利商店咖啡、麵包或是藥妝品等,都要自費購買塑膠袋,環保署預估,限塑擴大施行後,每年可再減少十五億購物用塑膠袋。
環保署昨正式公告擴大管制購物用塑膠袋使用規定,管制對象由現行包括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等七大類,倍增到十四大類,增加項目有藥粧、醫療器材行、3C零售、書店文具店、洗衣店、飲料店及西點麵包店,民眾購物若要使用塑膠袋,須付費購買。
第一次警告 再犯直接開罰
環保署指出,現行的七大類管制對象合計約兩萬家,新增管制的七大類對象估計有八萬家,合計約十萬個店家。新增管制對象多集中於六個直轄市,約占七成。第一年實施時,第一次違規者先予警告,第二次直接開罰一千二百元到六千元罰鍰,二○一九年起違規者直接開罰,不再警告。
販賣場所供民眾購買的購物用塑膠袋,現行規定厚度需達零點零六公釐,未來取消厚度限制,業者可自行選擇最適合的厚度,塑膠袋價格由業者自行訂定。原本預告時有要求塑膠袋應印製「重複使用」等提醒字句,因考量印刷成本、二次汙染,昨公告時已取消此規定,改採加強文宣、網站等加強宣導。
此外,未來採垃圾隨袋徵收地區(台北市、新北市)推行「兩袋合一」,花錢買的購物用塑膠袋,也可當垃圾專用塑膠袋。隨袋徵收地區的環保局可規定轄內量販店、超市、連鎖便利商店等僅能提供兩用袋。
手搖飲提袋改紙盒 成本倍增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表示,限塑管制目的是讓民眾養成自費購物袋習慣,但為符合實際需要,直接包著魚類、肉類、蔬果等生鮮食品,或裝著麵包的包裝袋、裝藥品的藥袋,及洗衣服防塵袋都排除。
飲料業者私下說,台灣機車族多,手搖飲料若不提供塑膠袋,反而造成消費者大不便,部分店家雖已嘗試倡導,但自備塑膠袋買手搖飲的顧客,還是少之又少。
據了解,目前多數手搖飲店家仍提供塑膠袋,問及是否因限塑政策推廣,而有減少使用量?業者搖頭,認為「用量未減」。
日前歇腳亭開新店,同步嘗試提供紙提盒,業者表示,預估可取代一萬個塑膠袋的使用量,未來可逐步替代八成以上的塑膠用料。
其他手搖飲業者也曾在活動檔期,或限時提供紙提盒,但因成本增加近兩倍,尚未嘗試常態使用。業者指出,將會研究其他兼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