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讓土地公自己決定,要不要搬新家?」新竹縣竹北市的六家地區早已從當年的農田村莊聚落,搖身一變為高科技上班族群居的高級住宅區,但其中有座百年土地公廟,要不要搬離?。
竹北市六家的嘉豐一街有座「福興宮」,百年前就是在田中央的一座小小石頭土地公,香火頗盛,後來幾經修建和擴大而成為宮,雖面積不大,但周邊花木扶疏,除了信徒去上香外,孩童也很喜歡在周邊戲耍,是中興里民的信仰中心。
可是近兩年來,附近高樓大廈林立,外來人口漸多,土地公廟位在住宅區內,成為民眾關切的話題,因為有關地方的全面發展,為能保護小小的土地公不要被夾在高樓中不見天日,且附近有個「兒一公園」預定地,如果將廟移到公園旁,仿照目前縣立文化公園旁土地公廟的設置方式,將來信眾還可有廁所和停車位等公共設施可用。
因地方上難決定,縣長鄭永金、縣議員黃齡慧中共同前往會勘,在中興里長林礽三、中興社區理事長林永楨及許多民眾陪同下,先向土地公上香,再依照地圖共同商討,究竟是移或不移較好。
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往往是傳統農業社會裡地方居民的重要信仰,且因大小事都依賴伯公指點,而成為情感的依託。眾人猶豫不決下,決定讓「事主」自己決定,將擇吉日,由眾人信賴的土地公來選擇要留在已待了百年的老家,還是搬到未來的新公園旁蓋一處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