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趙 怡 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最近有個時髦的用語,叫做「世代翻轉」,指的是年輕人排斥、否定或揚棄社會中的舊觀念與舊體制;狹義來說也可解讀為,時下青少年針對環境中有失公義的現象,或本身所遭受的差別待遇所做的抗爭。由於新世代的不斷「翻轉」,且來勢凶猛,也引發舊世代的若干反彈,逐漸成為台灣社會對立的新型態。
既然矛盾源於世代之間,得從大家所熟悉的「代溝」說起。
「代溝」(generation gap),是家庭教育或親子溝通學的重要課題,係指家庭內不同世代的成員,因在不同的時空中成長,接受不同的教育,經過不同的歷練,浸淫在不同的訊息環境裡,以致對周遭人事物的態度、立場、見解也存在差異,往往衍生衝突,進一步形成兩代或三代、四代之間關係發展上的鴻溝。
譬如,年輕人常覺得老年人食古不化、頑固保守,跟不上時代腳步,卻堅持以「家父長式」的權威治理家務,壓縮幼輩們的自主空間。
老年人則認為年輕人閱歷不足,少不更事,不如上一輩的人尊重社會規範和團體紀律,甚至常常萌生離經叛道的念頭。
尤其,眼下的一代生於安樂,未經憂患,因此,缺乏奮發向上的動機與韌性,只盼坐享其成,貪圖不勞而獲。上下兩代的認知差距本係自然產生,再經過普世平權思想的推波助瀾,血氣方剛的新世代人口聲浪益發高漲,由代溝衍生的人際碰撞,遂從家庭、職場、學校,向社會各個角落蔓延開來。
當然,代溝也有種族、文化之別。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比較注重父慈子孝、長幼有序等傳統價值觀;也正因為如此,一旦嫌隙發生,雙方衝撞將更為激烈;反之,在西方文化體系中,年齡輩分與榮辱尊卑概不相干,年輕人在面對家中父母、學校師長、職場領導時,給予適度尊重或許有之,但絕不至於俯耳貼首,事事服從,而年高位尊者倒也習之如常,不以為忤。
不過,最近一、二十年來,東方世界因受到西風東漸、科技革命與社會變遷之衝擊,年輕世代的價值取向早已不復以往。
環顧今日台灣社會中最激烈的抗爭事件,幾乎都看得到世代差距的陰影,二○一五年的太陽花學運堪稱新世代人群集體向舊政治結構反撲的代表作,影響深遠;至於眼下倡言兩岸分離主義的台灣天然獨、香港民主派,也多以年輕成員為主,且因聲勢浩大,已漸次蔚為主流民意。
近來台灣各地頻頻發生蔣公銅像遭人破壞,國立大學師生提出修改或廢除校歌的要求,都曾喧騰一時,與其說是意識形態使然,不如視之為新舊世代認知衝突有以致之,而在可望的未來,仍會有一波波憤怒青年集體扳倒傳統文化壁壘的行動,占據媒體的版面。
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由於台灣的遺產稅率逐年升高,許多為人父母者正急著尋求其他途徑,把資產轉移給下一代;又據報載,不少尚未踏入社會,並無謀生能力的年輕人,竟頻繁出入高等消費場所,甚至一擲千金,了無愧色,一般相信,彼等之花費多來自家長的荷包;最近,不只一次聽到友人轉述,甫自國外留學返台的子女對起薪過低的工作興趣缺缺,逼得兩老只好撥出部分退休金供作年輕人自行創業的「第一桶金」。看來台灣的老年族群對「媽寶」們仍然呵護有加,倒是這批新興的「啃老一族」卻不吝於繼續使力翻轉舊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