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季芸
高三那年,因一場意外,中年失業的阿爸跟阿母在自家的亭仔腳賣起了早點。
每天凌晨兩點,阿爸跟阿母便起來揉麵做饅頭並磨煮豆漿。阿爸性急脾氣躁,有回一大清早發了頓脾氣後,隨手將正等著發酵的麵糰跟做菜包的餡料全給攪和在一起,當場讓阿母很傻眼。
面對突發的混亂狀況,眼看著開店時間就要到了,一向溫婉的阿母沒有理會阿爸的暴怒,靈機一動,叫假日不用上學的我來幫忙,我將那一糰大雜燴拿到廚房,母親隨即起了個油鍋,俐落的將麵糰猶如炸花捲般油炸後便端出去賣。
情急變通,原本還擔心顧客不買單,沒想到出乎意料的,增添餡料香氣的另類炸饅頭竟然博得青睞,生意超極好。阿母的急中生智化解了早餐店開天窗的尷尬。
事隔三十多年了,當年場景仍深植腦海沒有遺忘,特別是在遭遇難關挫折的時候。
我常想,若是當年阿母也生氣跟阿爸大吵一架,那麼,非但傷了和氣,生意肯定也無法如常,再說臨時閉門謝客,必失信於固定捧場的顧客。
阿母的大度包容以及臨危不亂,一直以來就像一盞明燈,在我迷航的時候,指引著我找到該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