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昕霈
「肝包油」就是我們常說的脂肪肝(Fatty Liver),也就是肝臟囤積太多脂肪。當飲食攝取過多脂肪,或久坐少動,肝臟便會漸漸積聚脂肪組織。如果肝脂肪含量占肝臟總重量百分之五以上,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脂肪肝,像法國料理「鵝肝醬」,或台灣小吃「粉肝」,都可說是脂肪肝的代表。
在台灣每二到三個人就有一人有脂肪肝,罹患率高達三成,好發年齡在四十至六十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脂肪肝若持續惡化會影響肝功能,臨床表現煩燥易怒、口乾舌燥,疲勞倦怠,上腹部不適,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嚴重則可演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比B型肝炎、C型肝炎盛行率高的常見疾病。
造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中,酒精中毒、長期大量飲酒是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除了酒精性脂肪肝外,肥胖是脂肪肝最常見的原因,BMI(身體質量指數)在二十五至三十之間,罹患脂肪肝的機率為五成,BMI超過三十則高達八成五。其他原因還有外食、蛋白質營養不良、長期靜脈注射營養製劑、消化道繞腸道手術、體重驟降或不當減重、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基因遺傳、藥物中毒及慢性C型肝炎。
脂肪肝有何症狀?絕大部分的脂肪肝患者不會有什麼明顯症狀,但要留意下列症徵兆,長時間食欲不振,除了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應考慮到脂肪肝的可能;除了倦怠之外,還可能表現為性情急躁、易怒、憂鬱等情緒問題。脂肪肝的徵兆還有噁心、嘔吐、腹脹,主要表現為右上腹部痛,腹脹,消化不良等,尤其對油膩食物聞之欲噁想吐。
脂肪肝不可忽視,但卻為可逆的。如果是因營養過剩的肥胖及酗酒所引起,無須藥物治療,只要控制體重、戒酒,養成正常坐息,減少糖分的攝取、適量蛋白質及少油的食物,多吃蔬果及酸醋或檸檬,還有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並養成每周至少運動三天的習慣。若是因高血壓、糖尿病或內分泌代謝失調所引起的脂肪肝,必須服藥調治,才能有效改善脂肪肝。
日常飲食方面,以下食材能有效調降脂肪肝,如黑木耳、燕麥、咖啡、洛神、綠茶等。臨床常見降脂肪肝的中藥,有山查、荷葉、澤瀉、決明子、丹參、姜黃、茵陳等。
絕大多數的脂肪肝都在原因的去除及治療後,都會逐漸恢復正常。俗話「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預防脂肪肝應從養成正常的飲食習慣,少吃精緻澱粉類、增加優質蛋白食物;運動可促進代謝,改善全身氣血的周流,同時要避免熬夜,保持心情的和悅,便能根本防治善脂肪肝。
(作者為屏東市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