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背棄與中華民國超過百年邦誼,轉而和中國大陸建交,這誠然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但總統府發言人吳釗燮居然說,要以此而「重新評估兩岸情勢」;這種說法只能說是令人震驚;希望這只是一時氣話,否則將遺患無窮。
就過去數十年台海兩岸關係的發展可以知道,兩岸的外交競逐,不過是兩岸關係的另一個次級面向;兩岸關係是一個整體全面關係,包羅萬象,舉凡兩岸政治、經貿、體育等均屬之,而兩岸外交競逐不過其中一項。所以很清楚的是,外交應受兩岸關係的節制。
巴拿馬與我方斷交,無疑是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果」;但現在民進黨並不先思考和檢討本身是否應承認或重回九二共識的議題,卻想借巴拿馬斷交的議題,把兩岸關係推向更危險的邊緣;這種倒果為因、不識輕重的思惟,令人擔憂。
起碼吳釗燮應該還記得,在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大陸和諾魯建交,陳水扁政府以兩岸關係做為報復手段,逕自在八月一日宣布兩岸是「一邊一國」,結果搞得美國大怒,而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被迫赴美解釋,也種下美國對陳水扁政府大不信任的開端。
這一段往事,蔡英文總統知之甚詳;所以「重新評估兩岸情勢」這種話,說說就好,消消氣也就算了,絕對不能認真。
真正的問題在於,民進黨迄今不願對「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問題表態;巴拿馬與中共建交一事,不過是一個情勢的開端;民進黨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在這樣的情勢下,它在外交與國際空間這個領域中,該如何是好?
迄今為止,民進黨執政甫滿一年,已有國際民航組織、世界衛生大會、國際刑警組織拒絕台灣參加,如今再加上巴拿馬一斷交就和北京建交的例子,(前兩個國家甘比亞是和台北斷交二年半,北京才與其建交;聖多美普林西比則是斷交後五天,北京才與之建交);再下一步,台北的外交要怎麼走?
僅舉當年一例。在一九七九年美國卡特政府與大陸建交後,美國當時的國家安全會議亞太事務主任奧森伯格(Michael Oksenberg)把丘宏達等幾位學者請去,親口告知,在美國與大陸建交後,美國預估在未來的一年內,台北的邦交國大概只會剩下三到四國,因此,建議台北最好盡早準備與北京進行談判。美國並沒有準備支持台北與北京進行外交戰。
後來雷根於一九八○年當選總統,情勢發生變遷,台北才得以生存。現在的台美與美中(共)情勢又是如何?台美關係的前景會優於美中(共)關係嗎?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要如何走?要到只剩三、四國有邦交的情境,才肯改嗎?
孫揚明(台北市/前資深外交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