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與鄰國間的外交衝突,關閉邊界,受影響的是陸運,我國天然氣供應並未被此事波及。但若從我國能源供應長遠穩定性觀察,此事卻敲響了依賴進口能源危險的警鐘。
根據經濟部規畫,台灣要在二○二五年落實非核家園,天然氣發電比重將占百分之五十。顯然過分理想化不切實際,完全忽略進口能源長期供貨穩定性,易受國際間政治經濟衝突,乃至爆發戰爭所影響。
政府的經濟和環保政策自相矛盾之處,在於一方面既強調要遵守巴黎氣候協定規範,也要抑制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卻在強調反核口號政治下,大幅調升石化燃料發電所占比重,卻可能增加碳排放量,助長台灣的溫室效應,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產生的碳排放量,高過全球平均值,更增加空氣汙染。
縱使電力等能源使用效率提升,但是台灣社會用電量,仍不斷向上攀升,政府正在推動修法鼓勵電業自由化,長期來說,更會導致電價飆漲,與刺激內需市場民生消費需求,全然背道而馳。
連原先信誓旦旦要廢核的日本,都重新啟用核電廠,號稱全面執政的蔡政府是否要繼續死抱非核家園神主牌,哪怕會出現供電缺口和外資出走、惡化失業率,也在所不惜呢?
為了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維持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運行,地狹人稠的台灣只宜減核,卻不能輕言廢核。
亨樹(台北市/前國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