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追月
「妳們看我的眼睛像……我的嘴唇像……」、「我妹妹超級可愛。」、「我奶奶最疼我了。」……在大學時,不少同學可以自認是美人,自認擁有最棒的家庭、最好的家人,大家好像都覺得世界真美好,過得很快樂。然而,走過青春、走過壯年、邁向老年後,發現大半的同學愈來愈不快樂了。
「氣死人了,我老公一天到晚不在家,家事、小孩的事都要我一手包,我也要上班,公司、家庭兩頭燒,真是累死了。」、「我們經理……」「我婆婆……」大學畢業後偶爾見面不乏聽到如此的抱怨,過去那「快樂」的指數降低了。
「我爸爸年紀大了,生病的次數愈來愈多,去年就進出醫院三次,本來覺得家裡兄弟姐妹不少,此時卻不夠用,一方面要照顧爸爸,一方面要照顧媽媽,一方面還要照顧自己的家,還要上班,真是忙翻了,有時都覺得自己快生病了。」、「我母親生病了,哥哥、姐姐都在美國,只有我跟太太照顧,覺得好無助,可是他們卻一點都幫不上忙。」……中年過後同學聚會常聽到這樣的敘述,好像「快樂」已經離我們遠去。
「最近老是睡不著,每天吃兩顆安眠藥還是無效,早上起來精神都很不好。」、「我女兒到現在還不結婚,我們年紀都已經這麼大了,急死人了。」、「我兒子結婚好幾年了都還沒有小孩……」、「我媳婦……」邁入老年之後,好像「快樂」的人愈來愈少了,每個人好像都有發不完的牢騷。
十年來我也經歷了母親失智、往生,老公中風,自己罹癌,曾一度認為快樂已是個奢侈品,不再屬於我。然而,去年提起勇氣跟老公報名東歐旅遊,整團三十多人,有的度蜜月,有的全家一起出遊,有的夫妻同遊……看上去就是幸福的一群人,熟識之後才發現,原來,這群人中曾經重病的,當下還有病痛的,家人有難解問題的大有人在,但他(她)們都認為人生不論如何要想辦法讓自己「快樂」才是,讓我重新感染了快樂的種子。
沒錯,人生就要如此,誰能一生順遂,尤其年紀愈大,面對的問題愈多—如長輩、配偶、自己的病痛,可以解決的就該想辦法解決,無奈無法解決的,應該虛心接受它,與它和平相處,如此才能過得安心自在。
東歐旅遊回來出了一本書,書名就叫《生日快樂》,拿到書的人先是一驚,聽了解釋都笑納了—祝福每個人有生之日都能盡可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