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于國華 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
該用什麼詞描述「創造力」:有效的、獨特的、新鮮的、卓越的、務實的…?心理學家吳靜吉說:「性感的。」
《創造力是性感的》是吳靜吉的新書(遠流出版)。反應敏捷、博學幽默的吳靜吉,用「性感」形容創造力,並非天馬行空。這靈感來自同窗好友、研究創造力的學者Paul Pedersen,分享著作本身的祕密時指出,首先必須找到一個「性感的」題目,由主題激起熱情、發揮創造力完成研究。
什麼是性感?書中引用資料指出,被認為較性感的創意,多半和裝飾或美感有關,因為可以激起較強烈的情感。
演化心理學家關心性感和創造力的關係,美學家也認為,人類祖先早已懂得運用創造力打動心儀對象,獲得擇偶優勢。哲學家丹尼斯.杜頓(Denis Dutton)在著作,以及網路流傳廣泛的TED演講中,認為人類祖先用藝術表現創造力,例如水滴形狀的手斧。考古發現的大量手斧,早先推論做為切割工具,但很多手斧的尺寸不適合做為工具,甚至一些造型對稱的手斧,毫無使用痕跡。杜頓認為,這些手斧是原始人類展現美感和創造力的作品。如同雄孔雀開屏一般,技藝高超的手斧創作者,因此得到異性青睞。
現代人不再打磨手斧展現才華。但依據演化論「性擇」結果,創造力和性感的連結關係,早已內化在人類潛意識之中。
〈浪漫愛情與兩性創造力〉提到心理學家的研究,向愛慕對象表達浪漫的動機,會增加人的創造力。實驗中,以男性對女性求愛的浪漫動機為例,不論目的是一夜情或長期伴侶,都能提升男性的創造力。心理學家認為,對於選擇生育伴侶的女性而言,男性的創造力象徵基因優勢,因而產生具有吸引力的浪漫情懷。
很多社會精英,在專業工作上展現創造力和領導力,卻不一定是浪漫的朋友或情人。在〈別忘了生活情趣的感染力〉中,吳靜吉舉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 Brooks)的評論,指總統大選挫敗的希拉蕊,表現出十足幹練,但缺乏「生活情趣」;希拉蕊是「一個角色(a role)」更甚於「一個人(a person)」;對選民而言,她是「不討喜」(dislike)的對象。
知道布魯克斯是新名詞「布波族」(bobo)的創造者,就不會為這樣的評論感到奇怪。布波族是中產階級「布爾喬亞」(bourgeois) 與「波希米亞」(bohemian)的合體,描述具有消費能力、同時崇尚美感和創造力的新興族群,大約在一九八○年代以後興起,主導了美感經濟與創意產業的市場趨勢。希拉蕊缺乏的情趣,正是布波族崇尚的風格。
吳靜吉認為,專業或公眾人物展現個人喜好或情趣,更能顯出魅力。
在〈賈伯斯與狄倫〉中,描述了賈伯斯對詩人音樂家巴布.迪倫(Bob Dylan)的崇拜;賈伯斯甚至將自己的創意與成功,都歸因於迪倫的啟發。這並沒有貶低賈伯斯的成就,反而令他的傳奇更為「性感」。
做為學者、教授,吳靜吉擅長「性感的」語言和文字,不論教學或著述,都令人感覺親和。三十多年前《青年的四個大夢》,啟發不只一代年輕人,給予正面力量以及人生方向的定錨。《創造力是性感的》來自長達十二年的專欄累積,大量資料和風趣文采展現的,不僅創新與創造力是個性感主題,吳靜吉更是解碼性感而游刃有餘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