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於馬太鞍的時光流轉

唐朝/文‧攝影 |2005.10.16
304觀看次
字級

馬太鞍,即原住民口中的「樹豆」,當年遍地長滿樹豆的花蓮縣光復鄉,在縣政府與光豐地區農會共同推動下,近百公頃的「馬太鞍生態園區」聲名遠播,有蓮花盛開的景致,豐富的水生植物、鳥類、昆蟲、動物等資源,還有馬太鞍阿美族人為適應沼澤地形而發展出的「生態捕魚法」,使得馬太鞍地區成為自然與人文景觀薈萃之處,蓮花田也為濕地的休閒產業帶來無限生機。

馬太鞍的豐富原味
光復鄉舊稱「馬太鞍」,原係阿美族原住民分布的居住地。日據時期,設置太巴塱、馬太鞍二區,民國三十六年三月,奉准設鄉治,為紀念台灣光復,台灣重回祖國懷抱,而命名為「光復」,一直沿用至今。光復鄉因擁有阿美族的太巴塱、馬太鞍兩大部落,傳統的原住民文化,已成為每年八月間豐年祭典,最具號召力與傳統文化的特色。

位於馬錫山山腳下的馬太鞍部落,屬於潮濕的沼澤地形,是阿美族人千百年來耕種、活動的地方,也是充滿了傳說與禁忌的地方。這一塊沼澤濕地並非良田沃土,阿美族人最常從事的是捕蝦網魚、摸蜆釣蛙而已。光豐地區農會林清水總幹事說,由於所受到的人為污染與破壞相對輕緩,千百年後,我們很幸運仍能保有馬太鞍的豐富原味,並慶幸還有親近疼惜它的機會。

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生態捕魚法Palakaw(巴拉告),是當地最具特色的生活文化。林清水總幹事指出,充滿智慧的阿美族祖先,擅長於利用河川沼澤地形,以及在環境中就地取材,營造出有利魚蝦棲息與繁殖的環境,使漁獲得以綿延不絕。將竹稈、樹幹挖空,做成天然的魚礁,再以不同材質的樹枝圍籬,創造出一個天然養魚池Lakaw。在節慶祭典時,族人們便合力捕撈收獲,非常合乎生態與環保的概念。

捕魚活動 象徵圓滿
捕魚,是阿美族原住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特別是在馬太鞍部落,每逢婚喪喜慶後的第二天,都要進行捕魚活動,象徵活動的圓滿結束,所有的快樂與憂傷就此打住,完成捕魚儀式後,每個人都要回歸正常的生活作息。Lakaw的做法,是在河溪岸邊或沼澤水源較大的地方,挖掘一個小泥土水塘,在一邊開一個入水口,另一邊闢一個出水口,讓溪水得以自由進出,水流順利地循環,也藉此將溪裏的魚蝦,引進到水塘裏棲息和繁殖。Lakaw裏所營造的環境,底層放置檳榔樹幹,中間層放置綑紮整把的樹枝,最上層則是竹稈、竹枝條等。

依據阿美族耆老的說法,下層是營造給泥鰍、土虱、鰻魚等底棲性魚類棲息的環境,中間層是提供給蝦類最適合的棲息空間,最上層可以讓小魚悠游其間覓食活動,也是小魚躲避大魚侵襲的好住所。    

整個Lakaw的設計,以創造出完整的食物鏈為目的,平時並不放餌(飼料)飼養,完全是靠自然界物競天擇的法則,魚蝦可以在水塘與溪流間自由出入,捕撈時,只要將出入口堵住起來,就可以捕撈收成,所以,漁獲量多寡並不是人力所能決定。當Lakaw築建完成後,大約經過三至四個月的養成,即可擇期捕撈。這段時間裏,水塘周邊會長出許多水生植物,所見到的景觀,盡是自然渾成的風貌,毫無人工鑿掘的痕跡。

混水摸魚的樂趣
Palakaw在馬太鞍部落中,是以家族為主的休閒活動,且並不是馬太鞍部落的經濟產業,栽種水稻才是阿美族人的主要生產方式。馬太鞍部落稱「去捕魚」為「Mikafos」,譯成漢文為「去捉蝦」的意思,可見Lakaw蝦產之豐富。撈魚時,首先以泥土築堤堰,將入水口堵住,以免溪水再流進來,在離出水口一公尺處,則用魚簾作柵欄,以防魚蝦逃出去。而後將水塘邊的雜草清除,以免妨礙漁撈作業,再以人工或馬達把塘內的水汲(抽)乾。在一面汲(抽)水的同時,就一面將竹枝、樹枝等搬開,放到水塘岸邊。當塘水快乾涸,可見魚蝦蹤影時,即可持器具準備捕撈了。由於水塘是簡易掘池而成,塘底的泥巴會因魚群悠游而混濁,加以阿美族人多採徒手方式來捉魚,渾然是「混水摸魚」的樂趣。水塘裏的魚蝦捕完後,再將原來Lakaw的素材,依次還原擺放,有些已腐爛不堪使用者,就抽掉更換新的枝材。

阿美族人取來甘甜的泉水,再加入族人在溪流岸邊採摘的西洋菜、水芹菜,一同滾煮一下,陣陣魚香、菜香撲鼻,十分清爽可口。從阿美族人的飲食文化中,可以看出族人長幼有序,敬老尊賢的傳統倫理美德。阿美族的家族一起漁獲,充分表現出阿美族人知足、樂天的天性。

阿美族人的生態捕魚法,僅見於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部落,其他族群雖也擅於捕魚,但未見採用這種方法。唯自馬太鞍溪兩岸築起水泥護堤後,昔日溪水漫流的沼澤環境,也逐漸消失,今天馬太鞍部落的阿美族人,乃將Lakaw鑿建在河道兩側農田區的灌溉溝渠中,延續歷史悠久的捕魚文化。

飽覽野趣的生態之美
馬太鞍部落的「欣綠農園」,為部落中一顆耀眼的珍珠,是由一對年輕的朱進郎(「神農獎」得主)、黃麗絹夫婦,認真奮鬥所耕耘的園地,夫妻二人放棄大都會高薪的生活,選擇返回「斯土斯情」的故鄉,只為圓一場田園夢。朱進郎指出,欣綠農園是取名「『欣』欣向榮,『綠』意盎然」的意思,在園區內,擁有豐富的鳥類、蛙類、螢火蟲、水生植物、植物、昆蟲等生態,再加上政府與農政單位精心規劃馬太鞍荷花生態園區及生態館,只要走一趟欣綠農園,就能飽覽最野趣的生態之美。

在這裏,最適合安排全家的親子之旅,可以品嚐到完全有機的山蔬野菜,知名或不知名野菜的特殊口感和民俗療效,可讓油膩過度的腸胃輕鬆一下;也可以備一支釣竿,讓孩子戲水兼釣魚,為全家午餐或晚餐加菜,雖然是淡水池,卻因湧泉活水不斷地循環,鮮魚毫無魚腥與泥臭味。如果您想吃到廚房用心做出的料理,那麼您就要有點耐心的等候。堅持所有菜餚都是現點現炒的作法,保證每一道菜端上桌,都是熱騰騰的美味,且所有上桌的菜色,均是採用當地生產的食材。

摘自鄰近湧泉溪裏的「湧泉菜」─西洋菜,不論是快炒或煮湯,味道格外特殊鮮美;園主自創的「粗鹽烤魚」,更是遠近馳名的招牌菜,將湧泉池飼養的吳郭魚處理乾淨後,塗上厚厚的粗鹽,以天然清香樹枝和碳火,以溫火慢慢地煨烤,當魚身轉焦黃,散發出淡淡肉香,就可以大快朵頤,炭烤的鮮魚,肉質柔細清甜,令人回味無窮;以多種有機野菜一同下鍋熬煮的阿美族美味「八寶野菜湯」、紅藤與天仙果(牛奶榕)共同熬煮的「紅藤天仙果藥膳湯」,或碳烤蓆荖、山菠菜等,都很值得一嚐!

欣綠農園除提供鄉土風味餐飲服務外,住宿部分為有露營、民宿兩種,任君方便選擇。如果想親近鳥叫蟲鳴,或體驗與星空共舞的奇妙感覺,欣綠農園的露營場地,是不錯的嘗試,在星空月夜下,賞月、數星星,把酒言歡,悉聽尊便;或者,也可以選擇住宿在民宿的客房,雖是設備簡單,但乾淨清爽,衛浴設備一應俱全,讓您回味昔日農家生活的時光。在這裏,食宿應有盡有,且十分便利,讓您在停留的時光,充滿濃濃地田園野趣。馬太鞍濕地之旅,請洽光豐地區農會:(○三八)七○五二○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