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日,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占地面積約四公頃,展陳面積約一萬兩千平方公尺,設有八個常設展廳和三個臨展廳,全面綜合地反映了一八五一年以來世博會的歷史、中國二○一○年上海世博會盛況以及二○一○年以後各屆世博會情況。圖為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正門。圖/新華社
五月一日,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占地面積約四公頃,展陳面積約一萬兩千平方公尺,設有八個常設展廳和三個臨展廳,全面綜合地反映了一八五一年以來世博會的歷史、中國二○一○年上海世博會盛況以及二○一○年以後各屆世博會情況。圖為觀眾一日在館內參觀。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經過三年多的建設,由上海市政府與國際展覽局合作共建的世博會博物館一日正式對外開放,這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全面展示世博專題的博物館。
昨天上午九時許,世博會博物館迎來了開館後的首位國際參觀者。來自日本的二神敦曾是二○一○年上海世博會的「洋白菜」(外國志願者),此番特意穿上當年的工作服裝前來參觀。「上個月聽到開館的消息,我馬上購買機票過來了,非常激動,覺得很有感觸。」
二○一○年十一月,國際展覽局和上海市政府在巴黎正式簽署《世博會博物館合作備忘錄》,明確世博館為國際展覽局唯一官方博物館及官方文獻中心。這也是國際展覽局在全球範圍內首次開展這樣的合作。
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世博會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以「世博記憶」與「城市生活」為建築設計主題,由代表歷史、冥想和永恒的「歷史河谷」和代表未來、開放和瞬間的「歡慶之雲」兩個部分組成。其中,由三千七百三十塊三角玻璃組成的「歡慶之雲」奪人眼球,三根「雲柱」撐起空中走廊,其中設置八百平方公尺展示步道,連接陳列展覽、公共服務和屋頂花園等功能區,形成獨特的空中特展區「雲廳」。
建成後的世博會博物館總開放運行面積超過九萬平方公尺。其中,「寰宇舞台」、「世界文明」、「中華智慧」等八個常設展廳包含大量珍貴的世博歷史資料,並通過精細的模型製作、多媒體互動等方式再現世博盛景。
世博會博物館副館長郁鎮宇告訴媒體,隨著技術不斷發展,世博會博物館以後也會對展項做適當調整和更新。
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首席總建築師、建築創作中心主任汪孝安說,當代博物館與城市的關係是以人為主線的故事性場所,「人的活動讓建築有血有肉,而博物館裡藏品所傳達的意象能時刻與人對話。」毗鄰黃浦江,面朝東方的世博會博物館便是該院的設計作品。
「有人把這建築比喻成雲朵,也有人形容它的主體像一塊大奶酪。都有些切近,但都不夠準確。」在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汪孝安指著場館模型給出答案,「時間沖刷出了歷史的河谷,雲端漂浮著未來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