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鄭慧慈
政大阿語系系主任
人類穿著高跟鞋最早可能源自古埃及;古埃及富人穿著高鞋參加節慶典禮,以彰顯身分地位。而高跟鞋發揮其高效率的實際作用,一般則認為是源於古波斯人,他們為了打仗時能夠騎在馬上穩又準的擲矛,而穿能勾掛馬蹬的高跟靴。穿著高跟鞋能帶來尊嚴,高便是「美」的觀念自古便存在中東地區居民的腦海裡。
阿拉伯半島上人們傳承自中東的古老文化,認為無論男女的外型都要高才顯美。因此,男人喜歡穿戴纏頭巾,女人喜歡穿著高跟鞋,藉此以增加高度,顯示自己身分或高雅的氣質。
現今每年阿拉伯世界的服裝秀伸展台上,各式各樣具創意的高跟鞋經常令人耳目一新,反映阿拉伯女人特殊的品味。
其實伊斯蘭服飾精神講求謙遜平實,有些伊斯蘭學者因為高跟鞋所隱含的「涉險」、「欺騙」、「招搖」的意涵,而認為男女都不應穿著高跟鞋。畢竟《古蘭經》經文有云:「你們不要自投於毀滅。」(2:195)教義禁止穆斯林傷害自己,而穿著高跟鞋有其短暫與永久性的危險,穿著者無異「涉入險境」,導致跌跤,長久穿著還會讓脊椎、骨骼受傷、變形。其次,聖訓云:「無卻佯裝有,有如穿兩件假衣服。」
穿著高跟鞋目的無非在「欺騙」別人,隱藏自己的實際高度,心態不正。再者,穿著高跟鞋會讓人走起路來左右搖曳,形體畢露;高跟踏在地上還會發出清晰的聲響,穿者難掩其心存炫耀、引人注目之心。
此情景彷如伊斯蘭以前阿拉伯女人喜歡穿戴腳的飾鍊,藉由腳鍊墜飾的碰觸所發出的聲音來引人注目一樣。《古蘭經》針對此的經文便有:「叫她們不要用力踏足,藉以讓人知道她們所隱藏的首飾。」(24:31)因為女人此舉顯然意欲「招搖」。
身邊具有才能的朋友,幾乎三餐不得溫飽;而一些惡事做盡的人卻身居高位、養尊處優,我常因此感到困惑不解。
兩者的區別,無非是前者喜愛穿平底鞋,不擅長欺騙、吹噓。若強迫他們穿著高跟鞋,他們會感覺飄浮在雲端,內心不踏實。
他們行事不在贏得讚賞,也不會幫忙穿高跟鞋的人攀爬,他們默默耕耘,積極扮演國家的一根小螺絲,但他們卻僅因為言行不取寵,必須困頓的生活。
後者喜歡穿著絢麗的高跟鞋,隱瞞自己的高度,浮誇的標榜自己。
高跟鞋穿久了,他們的骨骼變形了,虛偽、圓滑,甚至機關算盡,為追求富貴與聲名鋌而走險,卻因言行取寵,而能無往不利。他們的禍害雖足以殃及國家與子孫,但多數在事業與生活上能如魚得水。
原本要了解人的實際高度非常簡單,翻開個人的履歷,便能一目了然,然而在我們的社會裡,真相卻能輕易被掩蓋或被製造。
台灣真正的悲哀在於穿平底鞋的人日漸稀少,所有人、事、物的虛實都非常模糊、混亂,任何制度裡都暗藏許多潛規則,裙帶關係盛行於各角落。各圈子裡或許有人穿著平底鞋,身旁圍繞的親信卻全是高跟鞋的愛好者。
也或許主導者自己便穿著高跟鞋,身旁人怎敢不穿?政圈如此,學術圈或任何其他領域未嘗不是,美麗寶島堆疊著高跟鞋,走在上面的人們跌跌撞撞,如何平穩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