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租賃車、計程車業者合作 Uber 重返台灣…沒找自用車駕駛 圖/路透
【本報台北訊】Uber台灣停業兩個月後,昨日宣布「重返」台灣市場。但這次Uber選擇以B2B為主要商業模式,與數十家租賃車業者、以及原先的計程車業者合作,並採取「即時報價」模式,消費者在App上指定自己要去的地點,將即時算出車資、讓消費者選擇。消費者也可透過App系統知道租賃車業者與司機姓名,依然可給予評價;付費方式可使用信用卡、金融卡和現金。
Uber昨天重返台灣的活動中,亞太區總經理Mike Brown與台灣區總經理顧立楷絕口不提要台灣政府趕快立新法「符合Uber共享模式」,並且不斷感謝交通部及部長賀陳旦的「指導與幫助」。顧立楷也表示,現在先與租賃車、計程車合作,將來仍會持續尋求與一般駕駛的合作。
新的營運模式中暫時不與一般自用車合作不過消費者想要體驗「各種不同車輛」的期待落空,未來Uber等於仍與商用租賃車輛服務,但範圍從計程車擴大到租賃車業者,可使用Uber App或uber TAXI與平台媒合乘客。
據了解,登記Uber合作駕駛約有一萬人左右,不過有二至三成原本就是租賃車或計程車業者,權益不受影響,但對先前加入Uber平台的自用車駕駛而言,未來要參加Uber服務,等於必須靠行,要具備營業小客車執照。成本上增加要付靠行費,要繳交營業用牌照稅、燃料稅,保險也要自負,對一周只開十個小時的兼職者未必划算。
顧立楷表示,Uber App的計價模式更新,消費者點選地點後,可看到車資即時報價,Uber的拆帳對象是租賃車業者,Uber扮演提供資訊的平台,讓租賃車業者更容易找到要叫車的人。
不過「重返」目前僅限台北市,顧立楷說,要拓展到其他地區,仍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