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因福利少而流失人口,很無奈!」南投縣人口直直落,一年減少四千人。南投縣議員廖志城表示,台中市升格直轄市後,霧峰、大里的社會福利加碼,吸引一橋之隔的南投縣年輕夫婦前往設籍,南投縣人口逐年遞減。縣市福利政策落差,形成「都會區磁吸效應」,成了人口流動原因。
去年四月南投縣人口還有五十萬八千人,今年三月只剩五十萬四千人,不到一年減了四千人;其中,南投市和埔里鎮人口流失最嚴重,一年少了逾六百人,是縣內第一、二多。
「縣庫窘迫,因福利少流失人口,很無奈!」埔里鎮長周義雄說,鄉下高齡化問題嚴重,生育率又低,以近一年為例,長者亡故七百人,新生兒卻僅有五百人,人口呈現負成長,加上就業環境、福利津貼不比都市,人口直掉。
南投市公所主祕曾茂榕說,南投市人口型態雖年輕,但大學後多赴外地求學,不少人畢業後直接留在鄰近的台中、彰化成家立業;外地較優渥的生育、育兒等津貼成誘因,人口自然從南投遷出。
鄰居搶人口 基、竹也懂
基隆市也有類似情況,因鄰近台北市、新北市,財政狀況不如雙北,有不少人實際住在基隆市,卻遷戶籍到雙北,享受較好的幼兒福利。基隆人口七年來從三十八萬四千人減少到三十七萬一千人,好消息是去年止跌,今年可望回升。
新竹縣曾在二○一○年遷出逾二萬五千人次,達到最高峰。當時桃園推出「人口破百萬」口號,祭出不少獎勵入籍措施,導致鄰近的新竹縣湖口鄉、關西鎮等人口明顯遷移;之後竹縣遷出人數慢慢降低,去年遷出人數降至二萬人以下。
投縣:幼兒福利應統一
南投縣政府前年把生育補助從五千調高為一萬元、第二和第三胎分別為一萬五和二萬元,但沒有育兒津貼。相對地,台中市政府除了有一萬元的生育補助,還有育兒補貼,從零歲到六歲的幼童每人每月發給三千元育兒津貼,一個小孩一年就有三萬六千元。
南投縣政府社會暨勞動處長林俊梧認為,各縣市競相拉高幼兒福利補助,只造成縣市間人口移動,對全國新生兒出生率沒幫助;他認為,幼兒福利應由衛福部訂出統一價碼。
廖志城說,以前和南投縣相鄰的台中縣,社福行情相仿,人口移動不大;台中市升格後,大手筆的社福,拉大和南投縣的差距,產生人口移動的磁吸效應。
金門縣雖是離島,但縣民福利好、往返大陸方便,加上縣府補助鼓勵就讀金門大學,吸引不少台灣年輕人或台商將戶口遷到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