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右這位走向後台的黑衣男子,據信就是低調領諾貝爾文學獎的狄倫。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是二○一六年諾貝爾獎文學獎得主,該獎項於去年十二月十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獎,狄倫沒到場,但他終於在一日親自領獎。
狄倫近日在歐洲巡迴,一日、二日在斯德哥爾摩各唱一場「順便領獎」,瑞典學院在一個祕密的時間和地點,由十二位學院成員見證,把金質獎章與證書給了他。
學院常任祕書莎拉.達紐斯在部落格說,頒獎的場景「小而親切,並應狄倫之願,未邀媒體到場,只有狄倫與學院成員出席」。
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的獎金與其餘諾貝爾獎一樣,是八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二千八百八十萬元),領取獎金的唯一條件,是得主在正式頒獎典禮後六個月內,就其獎項領域發表公開致詞,否則視同棄權。「公開致詞」形式不拘,簡短演說,或一場演出、一首歌、影片皆可,狄倫一日沒有致詞,但預料將在六月十日期限截止前,送交錄音版致詞。二○一三年得獎的加拿大作家愛莉絲.孟洛(Alice Ann Munro)也用錄音致詞。
二○一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去年十月十三日揭曉時,終年巡演的狄倫正在某處唱歌,瑞典學院找不到人通知,他本人對獎事也久無反應,一位學院成員指他「無禮」、「傲慢」,各界則競猜他會不會領獎。他後來沒有出席十二月的頒獎典禮,但親撰一篇受獎感言,由美國駐瑞典大使代讀。
狄倫創下歌手獲得文學獎的首例,消息公布後爭議紛紜,有人指責瑞典學院將文學獎頒予歌手,犯了「範疇謬誤」,文學界指狄倫雖為音樂天才,拿文學獎卻屬越界不倫,學術界指歌詞再好,終究非「詩」,難入文學殿堂。
在受獎感言中,狄倫說他不克出席,但精神與學院一致,此語已透露他終會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