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公告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引發各界討論。圖/高彬原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食藥署日前公告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引發爭議,食藥署、農委會防檢局昨召開研商會議,針對農藥氟派瑞、達滅芬等兩項較具爭議藥物討論,歷經三小時會議,與會專家認為氟派瑞核可使用於茶樹符合國內法規及國際對於農藥登記之原則,且其殘留容許量之訂定符合國際標準訂定原則。
惟因近期各界意見反映,為了重視民意,加強溝通,減少不必要的誤解,食藥署三月十五日公告茶葉中氟派瑞之殘留容許量乙事,暫緩實施;但未來若遇類似疑義,應重於溝通及公開透明。
研商會議由行政院食品辦公室主任許甫、前農委會藥毒所所長李國欽主持,包括農委會防檢局長黃㯖昌、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都等專家學者出席。
會中作出三點決議,李國欽表示,專家建議,未來針對農藥殘留標準訂定與放寬,若任何人有疑義,都應該洽食藥署與防檢局,但是必須提供科學的證據,不應情緒發言;同時,各項資訊應該做有效溝通;最後,各種科學證據應該透明化,但他認為這點比較難做到,因為這次公告已在網路上公告六十天,也沒有人去看,未來各單位應大力宣傳。
北榮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表示,消費者在意調高農藥標準是否對健康造成危害,依目前的規定是看有沒有超過百分之八十ADI(每人每天可容許的攝取量),從科學證據來看不論是氟派瑞或達滅芬都未超標。
楊振昌說,氟派瑞用於茶葉是否有致癌性問題,美國環保署已經將這藥物降級,在動物實驗中,大鼠看到肝腫瘤、小鼠有甲狀腺腫瘤,但這致病機制在人體上並不適用;他認為主管機關應公開資訊,免除國人疑慮。
中興大學植病系名譽教授曾德賜表示,氟派瑞是毒性低的新藥物,原本在茶葉上使用的藥物有十多種,但老藥已用了二十至三十年,藥效已比較吃虧,也會遇到抗藥性問題,這時新藥就很有優勢,氟派瑞用一次可維持較長時間,效果也很好,可避免茶農不斷施藥達到防治目的,也相對安全,對農民來說也較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