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昨舉辦聽證會,釐清國民黨訓政時期「轉帳撥用」取得原日產國有特種房地是否屬不當黨產。國民黨行管會主委邱大展說,國民黨過去確實拿過日產國產,但那是因政府賠償戰爭損失,一切合法。黨產會發言人施錦芳則說,聽證會就是要釐清黨國一體的時代,國民黨是否有透過威權統治方式取得應屬全體人民。
為了追查國民黨早期取得日產是否不當,黨產會昨天舉辦聽證會釐清,質疑黨國一體時代,國民黨政府以「轉帳撥用」方式讓國產變黨產,之後又將這些土地轉賣坐收高利。
黨產會初步統計,國民黨轉帳撥用取得的國有地,被徵收或移轉他人共有四百五十八筆,面積約七十三萬平方公尺,土地以目前公告現值總值約九十二億元。黨產會估算,若被認定為不當黨產,粗估能向國民黨追徵十二點四億元。
黨產會調查報告中點名,台北市南京東路「大倉久和飯店」、館前路「合作金庫總行」、國父史蹟館、衡陽路「天仁茗茶」、台南金子農場等,都是曾「轉帳撥用」給國民黨的黨產。
對此邱大展解釋,國民黨確實有透過轉帳取得國有財產,但當時政府轉帳是為了賠償二次大戰期間人民損失,沒有無償撥用這回事,賠償對象也不只國民黨,包括曾在二戰期間遭到很大損害的南開大學天津校區,後來政府也以校區附近日產補償,讓校區擴大。
「原因比結果重要」,邱大展說,訓政時期國防最高委員會第一八四、一八五次決議,清楚載明以日產賠償人民與民間團體戰時損失;強調國民黨不是要護產,只要不法一分一毫都不會留下,但即使當時「國庫通黨庫,黨庫也通國庫」,歷史文件也要真實呈現。
邱大展質疑,訓政時期國防最高委員會集政權與治權於一體,若國民黨根據它的決議取得的日產無效,其他單位是否應比照,那整個台灣從民國三十四至三十六年行憲前任何法令是否都無效?這樣中華民國歷史將斷一段,是嚴肅問題。